兩岸國際

芬蘭瑞典入北約 政策矛盾招麻煩

芬蘭及瑞典於去年和今年先後加入北約,是對俄羅斯最強的示意,俄羅斯愈來愈不被承認是歐洲的一部分,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更為敵對,也對歐洲整體的安全非常不利。
最耐人尋味的是,在俄烏戰爭剛爆發時,當時還在瑞典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堅持不會加入北約,以免使波羅的海的關係變得緊張;但是不久之後,瑞典政府突然改變200多年來中立的立場,即使在土耳其反對下,仍然堅持要加入北約。至今連瑞典傳媒及國民,都未搞懂政府立場急變的原因。
芬蘭的情況就非常不同,它自從1995年加入歐盟,就開始與俄羅斯關係疏遠。俄烏戰爭爆發後,是民意強力贊同加入北約,因而帶動政府領導層放棄二戰以來的中立。更有趣的是,一向是芬蘭政經方面「老大哥」的瑞典,這次卻跟隨芬蘭的腳步加入北約。
面對威脅 放棄中立
芬蘭及瑞典的加入北約,使美國在北歐可以有更大的軍事介入,最明顯是美國的軍事部署,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開闢了一個新的廣闊區域,與俄羅斯對峙。根據新簽訂的美國與瑞典防衞合作協定,瑞典容許美國開闢17個軍事基地,不單止土地使用還可擴充,更不需要瑞典檢查就可輸入武器,包括核武,也容許美國軍事人員在這些據點,不用繳交增值稅。除此之外,挪威亦一反過去的高度自主,承諾開放更多土地給美軍作軍事部署。
令人疑惑的是,瑞典和芬蘭在美蘇爭霸時期仍能保持中立,如今俄羅斯似乎並不比蘇聯強大,為何兩國反而要加入北約呢?唯一的解釋,可能是蘇聯對這兩個中立國,只採取政治及外交手段威脅,但如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上升至軍事層面的威脅。然而,瑞典和芬蘭放棄中立加入北約,會否落得像烏克蘭那樣,遭俄羅斯軍事入侵?不少歐洲軍政專家認為,兩國加入北約是自相矛盾的行為。
事實上,瑞芬兩國加入北約,是生不逢時的反面教材,因為烏克蘭正在節節敗退中,如今兩國不單止要承受俄羅斯更大的威脅,北約本身也走向分裂,土耳其、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國反對援烏,這亦使摩爾多瓦及格魯吉亞意識到不應跟隨加入北約,以免自招麻煩。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