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化石分析上山文化遺址 揭水稻10萬年馴化史

考古人員研究上山遺址(左上圖及下圖)和荷花山遺址(右上圖)。 考古人員研究上山遺址(左上圖及下圖)和荷花山遺址(右上圖)。
考古人員研究上山遺址(左上圖及下圖)和荷花山遺址(右上圖)。
浙江省上山文化遺址被譽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中國科研團隊日前利用植矽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在上山文化遺址開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10萬年連續演化史。相關研究成果周五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科研人員系統研究上山遺址和龍游縣荷花山遺址的考古地層自然剖面,建立了距今約10萬年以來連續的年代地層序列。通過系統分析地層序列樣品,研究結果揭示了上山文化遺址區地層中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連續軌迹及其與人類活動、氣候環境變化的關係。
標誌東亞稻作農業起源
研究表明,野生水稻早在約10萬年前已分布在長江下游地區;大約在2.4萬年前,氣候進入寒冷的盛冰期,促使人類探索新的食物來源,開始採集和利用野生稻;到了約1.3萬年前,人類有意或無意地馴化栽培野生稻;而在大約1.1萬年前,馴化水稻植矽體比例迅速增加並達到馴化閾值,標誌着東亞稻作農業的起源。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底青雲表示,麥子、水稻的起源是人類發展歷史的重要里程碑。上山文化遺址中水稻馴化的證據表明,東亞稻作農業與西亞兩河流域麥作農業的起源在時間上同步,這讓我們對世界的農業起源格局有更深入的理解。本報綜合報道
科研人員揭示水稻馴化史。科研人員揭示水稻馴化史。
科研人員揭示水稻馴化史。
遺址出土史前稻穀顆粒。遺址出土史前稻穀顆粒。
遺址出土史前稻穀顆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