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俄合力創新天 一片樂土勝歐美

中國與俄羅斯的政經緊密合作,首先表現在經貿投資方面。但兩國還未有自由貿易協議,經濟的整合協作與統一市場的發展還有待。今後面對美國及西方的貿易戰與制裁,以及尋求兩國進一步的發展,實在需要兩國建立自由貿易協議,以與北美洲自由貿易協議抗衡和競爭。
由於中國強大的經濟競爭力,中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發展緩慢,即如中國與南韓、澳洲的協議也不鞏固,主因是政治因素作梗。中俄在美國壓迫下走上政經聯合協作、市場統一來擴大發展經濟空間,便成必然的發展趨勢。或許兩國未必即時全面自由貿易化,也可從地區先行,例如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與中國東北。
平等合作 互補性強
在美國壓迫下,國際自由貿易的發展正在倒退。中俄正好反其道而行,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發展,打破政治設限,開放國際空間,讓「全球南方」國家可以憑貿易推進經濟,互補有無來擺脫貧窮。中俄可作示範,定下統一市場的時間表與步伐,一是有利兩國整合,共抗美國的欺壓;二是從兩國的擴大市場與生產力,吸引「全球南方」國家加入,組織更大的自由貿易空間,替代已在西方政治挾持下的世界貿易組織。
中俄經濟互補性強,也是平等合作,不像北美洲自由貿易協議那樣以美國為主,加拿大與墨西哥只是低成本生產地區。中俄市場與工業規模合起來,可與美國、北美洲和歐盟相比。俄羅斯還有歐亞經濟聯盟的自由貿易圈,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關係也正在推展,中俄亦與伊朗有長期合作協議,單只中俄,到中俄加上歐亞經濟聯盟、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域,便足以超越美歐的地區經濟體系。特別是美歐去工業化嚴重,G7在製造業方面比不上中國的規模與增長速度,中俄聯手,製造業的能力更強,而俄羅斯的油氣、礦產資源不遜於美國。中俄加上其他足以與歐美日的G7經濟抗衡,發展潛力更勝。
經貿關係,投資而言,東盟不與中國併合,難有大的發展。美國、歐盟乃至澳洲、日本,不可能給東盟提供更佳的經濟發展機會。中國與東盟政治上不必緊密結合,但經貿整合卻是東盟的最大利益所在。中國帶上東盟連接俄國及其歐亞經濟聯盟,以至中亞,便是巨大的經貿發展空間,使中俄與美國為首的G7競爭可立於不敗之地。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