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建新供應鏈 打擊中國發展

人類歷史過去是長時期的匱乏社會,沒有太多生產能力供應需求。重大改變來自能源及工業革命,由於大量開採化石能源及發展機械化生產,使人類可以有龐大工業生產組織製造大量商品,更透過航運發展無遠弗屆向全世界找尋市場推廣貨品。二次大戰後,美國以其巨大工業生產及商貿推廣能力領導世界,但由於工業能源開發及生產涉及環境污染和大量勞動力,美國開始輸出鋼鐵及其他重工業,專攻及壟斷高科技,加以金融資本控制全球國際分工,建立了美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
拓南半球國家潛力
但美國計算失誤的是,無論西方工業大國如日本、德國及中國,都不服膺於美國的督導操控之下,特別是中國不但突破了美式全球化安排給它的勞動力密集及污染工業分工,更與日本、德國及韓國一起推進了高科技發展,建立了共同和牢固的經貿關係及供應鏈,把美國孤立在國際供應鏈之外,中國特別在風電、太陽能、AI及電訊科技方面,足以挑戰及超越美國。直到現在,美國政府才驚覺連高端科技都無法支配號令天下,更失去工業生產力,以印美元赤字開支延續高消費及低增長,如今要主動打斷現存供應鏈以遏制中國經濟追趕及駕御。
美國如今之計,是在努力建立其美洲及西半球的新供應鏈,一方面投資扶植墨西哥以部分取替中國生產供美的商品,當然墨西哥目前的能力還遠比不上中國,結果不少中國商品取道墨西哥及加拿大轉口入美國。另外,墨西哥更開始投資中南美如哥倫比亞及厄瓜多爾等國加入新的供應鏈。這方面對美國也非常有利,這樣可製造墨西哥及中南美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就業,減少非法移民到美國。
現時中美面對全球供應鏈的重組,中國依賴的是一帶一路及金磚體系的發展;美國的優勢則是美國人口還在增長,只要政府放棄霸權,重回社會大搞建設及提高中下層消費,自然有足夠社會需求繼續發展。中國的危機是人口在大幅減少,要解決需求不足令經濟不致衰退,中國要設法提升人口及消費,更要加快投資一帶一路及南半球國家,改善它們的經濟發展及提升消費,以吸納中國的剩餘生產力。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