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國輸往俄貨品 制裁之下反增加

德國一直是俄羅斯在歐盟國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無論是德國由俄羅斯入口平價能源,特別是天然氣,以及肥料、礦產、天然資源,或是向俄羅斯出口高價的工業產品及消費品,尤其最受歡迎的是「1A2B」汽車:奧迪(Audi)、平治(Mercedes-Benz)、寶馬(BMW),但自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在美國及歐盟督導下,施行對俄羅斯全面制裁。可是,有商貿經濟專家發現,原來德國企業對俄貿易仍然是一片好景,令華府及歐盟高層非常不悅,要實行干預。
一位德國專家研究發現,不少德國商品透過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東歐及中亞國家,轉運到俄羅斯。不少上述國家進口的貨品,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以逾10倍的升幅增加,特別是晶片,這些國家與俄羅斯邊境很多是自由進出,因為俄羅斯與這些前加盟共和國有關稅優惠協議,很多貨品可以無稅過關,稅項重的貨品會以走私方式進入俄境。
利潤豐厚 樂此不疲
德國生產商早就知悉這種情況,但只要不是武器,一般可作軍事用途同時是非軍事商用的貨品,可以出售就樂此不疲出售。即使歐盟及美國一直警告及威脅這些國家停止與俄羅斯的邊境貿易,但是入口歐洲貨品再轉到俄羅斯,商家利潤可以是貨品的50%,這些國家的政府不怕威脅,不履行制裁,當然亦有貪污成分。
雖然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的關係不算好,甚至不太希望俄羅斯能打贏俄烏戰爭,而俄羅斯亦有藉口維護它們境內俄裔人民的權益,而干預其政局,但由於眼前貿易利益龐大,以及不想得罪莫斯科,這些國家也就順水推舟。
至於德國商人的逐利行為也很明顯。有能源及天然資源高收入的俄羅斯政府,支付高薪酬給作戰軍人;蓬勃的俄國軍事工業,亦支付高薪酬給工人,使得俄羅斯人民對德國高級商品的需求有增無減,而歐洲商人亦增加出口轉輸俄羅斯。
北約鷹派政府希望加強禁制貨品繞道輸俄,但是反對派就質疑為甚麼美國及法國直接入口俄羅斯的鈾,歐盟不少成員國亦繞道入口俄羅斯油氣等產品,卻不加強禁制?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