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俄烏戰分化歐盟 中國訪法攻外交

烏克蘭戰爭對歐盟來說,既不是因本地的利益而起,也不受其指揮,反而,一是破壞了與俄羅斯的關係,安全問題以外還失去俄國低價能源供應之利。二是烏戰失利,美國正找機會退出,把包袱全掉給歐盟,爛攤子不知如何了結。
剛剛的軍援,可能便是美國援烏的最後一筆。歐盟將承擔烏克蘭戰爭的全責。今後打下去,歐盟的負擔更重。各國願意做這樣的寃大頭嗎?德國可能沒辦法,因美國駐軍,執政聯盟中的綠黨又顯得是美國附從。但其餘各國礙於經濟條件,就連抗俄前線的波蘭亦有異心,且因烏克蘭農產品衝擊市場,中歐國家如匈牙利等,對烏政策不再寬容。法國歷史上素以獨立標榜,對美國往往抱有異議,在烏戰中美國推卸責任,對歐盟有所依賴,法國便領先提出與美國相異的政策,企圖代替美國主導對烏戰爭;不僅重執在烏戰前,德法建立歐盟軍隊的提議,且公開宣稱,歐盟不是美國的屬官,揭竿而起地強調歐盟的自主。
或走上和解之路
今後若烏克蘭戰爭還是不利,美國軍援無助扭轉戰場劣勢,反而與俄羅斯戰爭更形激烈惡化,對歐洲經濟與安全破壞更大。法國大有可能率先領導各國尋找解決戰爭的方法,如此,考慮的便不止是停戰,改善當前經濟,更會是歐洲在烏戰之後的安全與發展的選擇,或者會是歐洲走上和解和平之路的大政治轉變。德國領導波蘭等,法國帶領南歐,加上荷蘭等,相信政策方向融合機會日增,匈牙利等東歐各國亦會附從歐俄的大和解。今後烏戰不利,美國無力扭轉,歐盟各國在德法帶頭示範下,便多會與美國對俄政策分化出來。
在這樣的過程裏,剛剛美對華施壓,要華禁止與俄貿易,以打擊俄抗戰能力。中國當然不會聽命,當然會繼續與俄正常貿易,以華的龐大工業生產能力支持俄的戰時經濟,烏戰形勢便會俄優烏劣,停戰和談的壓力便愈大。而若中國趁此機會拉攏法國,重演當年與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合作,支持法國對美自主,表面上打破美國驅使歐盟抗華的陰謀,實際上,中法友好亦足以鼓勵法國更有底氣地對美國的烏克蘭政策鬧分裂,在烏戰劣勢中轉求和談停戰。中國拉攏法國是試圖在歐美現時的平衡中向法方助力,改變平衡。習近平這時出訪法國,是外交由守勢轉為攻勢。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