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援烏意興闌珊 馬克龍表現積極

法國在歐洲一直視自己為西歐老大,如同它視俄羅斯為東歐老大,所以法國長期以來並不視俄羅斯為敵人,反而法俄的協商合作,才是保證歐洲和平繁榮的力量。
然而二戰之後美國崛起,拉攏西歐對抗蘇聯,並透過北約使西歐軍事上受其掌控。而法國一直不滿美國對歐洲的強力介入,對北約出現離心,抗拒美方支配。因此,法國外交一直大力擴充歐盟,以及強調歐洲要建立自己的軍隊,要走歐洲經濟及策略自主。
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烏克蘭爆發內戰,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擺脫美國,與俄羅斯簽署《明斯克協議》,說明法、德當時有共同企圖,就是在美國控制的北約以外,建立歐洲和平穩定。
法國總統馬克龍於2017年上台,他在2019年批評北約「腦死亡」,並於2021年到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前,一直努力訪俄,尋求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可惜戰爭還是爆發了,馬克龍在北約樂觀地認為可擊敗俄羅斯的氛圍下,一度淪為「向俄投降」的笑柄,他甚至在去年承認自己看錯形勢。
爭取扮演主導角色
然而俄烏戰事峰迴路轉,在北約特別是美國支援不力下,烏克蘭社會、經濟、軍事瀕臨崩潰,馬克龍如今反而表現積極。雖然他解釋北約出兵只是一個不能排除的考慮,並非即時行動,但他積極和烏克蘭、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協議,予以軍事支援,這都表明法國會為歐洲的勢力均衡,扮演可隨時取代美國的角色。
不過直到目前,馬克龍的積極表現,仍然無法增加歐洲國家的信心。首先是兩年來歐盟成員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以佔GDP比例計算,法國在27國中只排22位,而最近法國同意30億歐元援烏,也只是德國援烏的不足一半。此外,俄羅斯對於馬克龍表示不能排除派軍隊入烏克蘭,予以強烈警告,並指可能會引發核戰,目的是震懾法國。而法國陸軍只有13萬人,三軍總數僅稍多於20萬人,根本無力與俄羅斯的百萬大軍抗衡。
可是,馬克龍的積極表現,在法國國內得到不少民眾支持,因為對比極右派瑪琳勒龐的投降主義,要法國停止援烏及退出北約,馬克龍的立場進可攻退可守,表明俄烏戰爭是戰是和,歐洲未來的和平與繁榮,都少不了法國主導的角色。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