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北約七十五年 世界愈變愈亂

今年4月4日北約慶祝成立75周年,這個組織成立的宗旨是防衞性的,為了保障成員國不受非成員國的攻擊或入侵。75年來北約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本來是維護北大西洋安全、防範蘇聯領導的華沙軍事集團威脅的組織,漸漸變成是攻擊性的軍事集團,發動過伊拉克、科索沃及阿富汗戰爭,2022年更捲入如今還在發展中的俄烏戰爭。其實北約成員國在蘇聯解體後已經解除威脅,但北約仍繼續擴充到如今的32個成員國,還計劃將影響力擴展到亞洲。
北約如今有兩大問題,一是它自以為是成功戰勝蘇聯及保障西方利益的架構,故不斷擴展以維護其霸權利益,鞏固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因此不斷妖魔化及打壓俄羅斯和中國。
不斷擴張 引發紛爭
第二個問題是北約75年來基本上無往不利,它的成功像是長期以來都沒有甚麼風險及代價,連西方媒體也一直大力宣傳北約擴張,曾計劃招攬格魯吉亞,結果引發俄羅斯2008年的攻擊。而俄烏戰爭爆發初期,北約認為可以用經濟制裁及武器援烏解決,人民不會感覺到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以及要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到最近烏克蘭瀕臨潰敗,過去的大安旨意宣傳才走向破滅。
芬蘭及瑞典近期的加入,對北約特別是美國來說,其實並非好事,北約的負擔會更大。另外,北約第五條款中制訂的集體安全及共同行動,其實並不代表一個成員國被侵犯,就大家一齊參戰,而是啟動機制共同應對,弱的成員國不能奢望超級大國如美國會立即披甲上陣。拜登政府也聰明地一直堅持美軍不會進入烏克蘭。
現實主義的軍政專家學者相信,北約及烏克蘭已經意識到俄軍掌控戰場主動權,俄佔領土不單止不會歸還,再耗下去的話,俄軍將會佔領更多烏克蘭土地,美俄雙方正在尋找適當時機和談停戰。不過,往後發展北約不會甘心罷手,還會伺機在烏克蘭及俄羅斯周邊的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搞顛覆,對俄產生威脅及圍堵。俄羅斯也一樣,會在歐洲以各種利益拉攏不同國家,藉此打擊北約,以及使歐盟內部分裂,而歐洲個別國家亦會有更多內部爭議。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