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國經濟陷衰敗 美國實重要推手

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經濟處境開始變得嚴峻,去年德國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表現最差,也是唯一出現負增長(萎縮0.3%)的國家。本來去年底預期今年經濟會改善為增長1.3%,但如今德國不少經濟研究中心的估計,都是全年只有0.1%增長,甚至更差。
最令人憂慮的是,三分之二的德國企業因為高能源價格、缺乏高技術人員、通脹及過度監管等原因,要部分遷出德國本土。這個大企業遷移政策使德國失業人口增加以及消費倒退,更惡性循環地嚴重打擊經濟增長。這真是實現了美國主導的北約之目的:使俄羅斯被排擠在外,以及德國被壓下(Keep Russia out and Germany down)!
能源漲價 出口萎縮
德國整體經濟表現差,首要原因是能源價格太高;其次是出口外銷萎縮,特別是中國市場;第三是政府要增加國防開支,相對縮減研發開支。而這三個原因都和美國相關。
德國要承受高價能源,一方面是由於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即使很多迹象顯示華府牽涉在內,但是德國不敢追究責任及要求賠償;另一方面,德國亦難辭其咎的是,它在意識形態上追隨美國政府,完全跟隨華府指令,只和價值觀相同的國家進行經貿活動,全面杯葛俄羅斯油氣。
出口萎縮方面,德國最大的收入來源是出口汽車、大型廠房及生產機械設施、化工產品,而中國連續8年成為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如今華府以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為由,要求德國兩個最大企業BASF及福士汽車撤出新疆。BASF是被「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這個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資助、西方政客組成制裁中國企業的組織所威脅,儘管BASF高層一直表示他們在新疆並沒有實施強迫勞動。福士汽車亦受壓要由新疆撤廠,連帶的還有保時捷、奧迪、賓利汽車等被控使用新疆生產的零件。美國政府這樣脅迫德國大企業,其實是變相要它們和中國脫鈎。
有經濟學者指出,德國經濟衰退亦因為存在結構性問題,除了高企業稅,德國的運輸及教育也落後了多年,結果貨品運輸效率和成本不及中國;而教育方面,國家對以公營為主的大學投資不足,高科技人才訓練變差,失去國際競爭力,企業外遷更招致損失更多優秀人才,令經濟短期內難以改善。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