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總理批和平示威 德反戰愈演愈烈

上周六,德國有超過70個城市的民眾舉行示威,反對政府供應武器給烏克蘭,要求俄烏戰爭及巴以衝突停火,共同削減軍備,並促德國政府探求和平協議解決戰爭,單單在柏林就有超過3,500人參與。
有趣的是,德國全國電視第二台在新聞報道後,走訪一位在漢堡大學做和平研究的女教授,她居然批評民眾的反戰示威,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和平模式、程序及方案,是「抽象」及「缺乏可信性」。這個訪問及這番說話,引發了網絡上大量對電視台的批評,斥責它是在支持繼續戰爭,不顧烏克蘭軍隊的嚴重傷亡及人民生活的苦況,且是火上澆油。
罔顧烏國人命傷亡
事實上,一個中肯及負責任的電視台,對民眾提出的和平訴求,起碼也應持平地請專家解釋其合理性。更且,示威人士表達停止供應武器給烏克蘭及和平訴求,是寄望政府及專家學者盡責任着手探討,怎可能要求民眾越俎代庖,認為他們有責任提出模式、程序及方案?
不但如此,電視台更訪問德國總理紹爾茨,對於和平示威、要求停止供武援烏,他拒絕說:「沒有自由的和平叫壓迫,也沒有欠缺正義的和平。」他堅決支持烏克蘭這場追求「正義的和平」的戰爭,認為這也是維護德國安全的行動。對於渴望和平,受訪的副總理哈貝克也表達了「忠誠及痛苦的答覆」,他聲言:「如今俄烏戰爭離和平還很遠,不會有迅速到來的和平,我們要制止(俄方)現時的威脅,其他一切都是天真的。」兩人的講話很可能使社會更撕裂及失去更多選民支持。
從紹爾茨與哈貝克的發言,可判斷出德國政府暫時不會主動和俄羅斯政府接觸,不少德國軍政專家及民眾都相信,俄烏戰爭要到俄烏任何一方消耗到不能撐下去,才有停戰及議和機會。除此之外,只有中國作更大努力拉攏法、德盡全力合作推動,才有機會。
不過,社會研究及宗教界相信,德國、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和平示威會愈演愈烈,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來自這些天主教(德國人口近一半也信奉天主教)國家的人民,最近受到教宗方濟各對俄烏戰爭提出「有勇氣舉白旗」的敦促,使他們有更強向政府施壓促和的訴求。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