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同意援烏 背後各有計算
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提出不排除北約會派遣軍隊前往烏克蘭,不能容許俄羅斯獲勝。其後法國軍方表示,這些軍隊只負責訓練、偵察及排雷等任務,並非直接參與地面戰爭。而德國總理紹爾茨否定北約會派遣軍隊進入烏克蘭,後來又澄清只是否定會派德國軍隊入烏。3月15日,法、德及波蘭3國領袖於柏林舉行三邊會談,雖然達成共識要全力支持烏克蘭,但沒有提及北約軍隊入烏一事,德、法在這方面其實是存在分歧和各自的計算。
角色不同 存在分歧
有歐洲軍政專家認為,馬克龍此舉是率先為美國政府退出援烏而先發制人,以免俄羅斯總統普京興高采烈地以為必能獲勝;起碼馬克龍此言一出,烏克蘭仍可寄望不會被歐洲放棄,畢竟不少歐洲領導層亦會支持馬克龍發聲向俄羅斯表明態度,打開一道勇於繼續抗爭的門。而這也表明若華府退出,法國將主動扮演在歐洲更積極領導部署援烏抗俄的角色,法國會增加在烏克蘭邊境周圍海、空的存在,特別是加強在羅馬尼亞現存的法軍領導駐守支援的北約軍隊,而德國就肯定不會派軍入烏。不過,德、法已在聯手策動兩國軍工企業支援烏軍保養和維修軍事裝備,以及武器和彈藥的生產。
其實,法國和德國在歐洲一直存在分歧,源於兩國不同的本國優先選項,以及在歐洲的不同角色認同。法國是前殖民大國、歐盟唯一擁核及軍事大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有國際視野與利益訴求,也有國際事務參與甚至干預的能力;德國則是一個和平主義及反核國家。結果,法國是推動歐洲政治及戰略自主的力量,而德國只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
如今法、德面對俄烏戰爭,法國基本上在軍事實力方面遠遠不及俄羅斯。法國在二次大戰時是被佔領國,二戰後在越南及阿爾及利亞有大規模戰爭,卻是失敗的經驗,如今連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前殖民地駐軍也被驅趕,馬克龍甚至被諷建議派軍援烏,只是為在薩赫勒被迫撤軍蓋上遮羞布,並報復俄羅斯正在取替它在薩赫勒的位置。而紹爾茨最不爽的是馬克龍援烏只是口水戰,因為法國至今只拿出約20億歐元,而德國在能源及經濟均面臨困局下,也已拿出了200億歐元。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