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國東北大開放 帶動中俄韓整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東北的發展便未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東北集中重工業和國營企業。在市場化改革的初期,重工業受內地經濟結構調整與對外開放的雙重打擊陷入困境,中央政府多次推行東北老工業區的振興計劃,但一直沒有起色,現在更因人口老化和減少,似乎發展前景暗淡。
中國國境之內,東北處於一隅,主要歸入內陸。東南沿海的市場化和外貿為主的發展並沒有把發展輻射至該地區,反而因東南沿海得內地及海外資金的大投入,經濟迅速擴張,進一步擠壓東北的老工業和農業。西部開發,在過去10年一帶一路戰略開展後亦被賦予新的能量。中歐班列、中亞班列的發展,最大得益者為西部的成都、重慶、武漢,以至西安和新疆烏魯木齊。東北還是死水一片。
東北發展乏力是因處於中國內地的邊緣地帶。雖然毗鄰俄羅斯與南北韓,但因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問題,東北從沒有對這三國有相類於東南沿海對外的開放度,缺乏足夠的外來投入與衝擊,原有的工業結構、管理方法和企業文化難以有大轉變。
須擺脫政治顧忌
在舊的體制結構與文化內,依靠政府的援助維持,也讓當地的人才與豐厚的資源浪費。廣東省的經驗是從中國邊緣地帶一轉為開放發展的最前線,需要的是大開放。因地制宜,東北的大開放對象是俄羅斯與南北兩韓,首要是擺脫一直以來的政治顧忌。中俄合作已無阻礙,與北韓合作,則過度擔心美國的反應。俄羅斯與北韓都是受美國制裁的國家,中國不承認單邊制裁,可卻對美國過度顧忌。南韓本為與中國合作的最佳夥伴,南韓前總統金大中上台後,南北韓關係及中國與南韓關係都有良好發展。正因如此,美國加以抑制,也全力打擊金大中一系。中國與俄羅斯及南北韓合作,便被美國的政治因素干擾。
東北大開放應突破美國的設限,也要趕上俄羅斯與北韓正在推行的全面合作,並借對南韓開放協助金大中一系在南韓內的政治發展。至少在東北區內,中國可採經濟特區的政策,以三國為目標免簽證來促進相互投資、貿易和各種交流。以俄羅斯的能源、北韓的勞動力、南韓的技術共建東北的新發展。黑龍江定為與俄合作基地,把黑河經驗擴大。以丹東全力發展與北韓合作重心區域。對南韓則以遼寧為主。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