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欠人口能源錯配 德經濟兩大死結

伊福經濟研究所(IFO)是以慕尼黑為基地,它是德國最大的經濟智庫之一,着重分析德國及歐盟的經濟狀況和政策,最著名是它每月發表的德國商業氣候指數。它的前所長、如今是德國經濟部顧問會議成員的漢斯-沃納‧辛恩,最近公開替德國的經濟去向把脈。他指出,2016年他卸任伊福經濟研究所所長時,德國還是世界經濟模範生,但從那時開始至今,它的經濟下層建築不斷碎裂,工業生產所需的電力價格是史上及全球最高,而研究及發展方面,則愈來愈比中國、美國落後。
制裁俄國 面臨衰退
自那時起打擊德國經濟的,包括德國大車廠在柴油發動機方面數據造假;歐盟盲目盡快推動取替汽油、柴油車,步伐紊亂;應對新冠疫情屢屢犯錯;因俄烏戰爭而制裁俄羅斯廉價能源,以及從俄國撤資,至今已經兩年,導致德國經濟低迷,面臨衰退危機。
目前德國經濟發展有兩大死結,首先是出生率低,加上社會抗拒引入移民情緒高漲,以致生產力不足。德國上世紀60年代嬰兒潮出生的技術人口,奉獻國家40年,即使把他們的退休年齡提高至67歲,他們到2027年之後便要陸續退休,嚴重導致生產力不足。雖然德國自2015年至今,大約引入了400萬名移民,但也不能樂觀地寄望他們,因為他們申領大量生活津貼,欠缺專業技能,低收入亦無助稅收,反而政府要提供更多語言和工作培訓,交通、房屋及醫療等開支亦更多,培育他們的下一代融入及貢獻社會才能有回報,但需時起碼10年。
另一個問題是德國工業的能源消耗約是意大利及法國的兩倍,更因倉促推動綠色能源,忘記整個計劃更需要化石能源來創造綠能的軟件和硬件,而如今化石能源大漲價,拖慢了綠能的發展。
德國政府另一個大錯,是誤信反核政治力量誇大核廢料處理問題,因而關掉所有核電廠,之後卻發覺核能其實更環保和高效,反而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會出現夏天過多而冬天嚴重不足。法國接近70%是核能發電,但非常穩定,其核電廠數目還與日俱增。反觀德國,反核電卻荒誕地要引入法國核電,更增加極度污染的褐煤發電以補充冬季電力不足。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