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以色列無力補充 早晚陷於絕境路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爭,與烏克蘭戰爭大不相同。烏克蘭戰爭可以有眾多北約士兵以僱傭兵身份參戰,在烏克蘭邊境隨時可進入烏克蘭境內,充當烏克蘭兵。在烏克蘭戰爭中,巨大人力、軍力、物力都是不停消耗,但北約的補充卻能使烏克蘭仍然有力量與俄軍作戰,差不多可說是北約的供應是無窮的。北約30多國,相對俄羅斯僅一國,故此,烏克蘭戰爭可以打下去,資源軍力不會匱乏,這便把烏克蘭戰爭形成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美國與北約還可供應更多的武器、人力,這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戰爭。
軍力勢減 戰線收縮
相對而言,以巴之爭,以色列不可能有北約的兵力供應,而以色列人口有限,軍力有限。在大規模消耗下,武器可以補充,但部隊難以補充,有死傷部分便會減少部分兵力。因而,以色列怎樣可與巴勒斯坦龐大的人口鬥爭?結果將會是以色列的軍力減,戰線會逐步收縮,最後可能以色列不是投降便是鋌而走險,用特大殺傷力武器作戰。巴勒斯坦的悲劇會更進一步惡化,屆時不但巴勒斯坦各個地方武裝誓死參戰,周邊的國家亦會參與戰鬥,甚至西方各國亦不會袖手旁觀。
以色列這樣的困境,是先天性決定,從以色列建國便已經如此,以色列一直想用武力打垮其反抗勢力,從而保持其政治與軍事優勢。若巴勒斯坦一直衰弱,這樣的戰略仍可行。可惜,巴勒斯坦人民會改善,軍力戰術都會提升,以色列憑有限兵力來壓抑反抗,便會趨於失敗,現在的情況便是如此。巴勒斯坦得伊朗的支持,戰鬥力大增,伊朗的資源勝於以色列,即使不直接參戰,也足以支持各地方武裝與以色列可有相等的競爭力戰鬥。
內塔尼亞胡內閣不理解其困境,也以為美國有足夠的支持,可支撐以色列的作戰。結果將會是以色列陷入絕路,無法用武力打開活路。相反地,愈來愈多的地方武裝參與,以色列是沒法抵擋的。
美國或許可以放棄以色列,則中東大局變化,美國霸權主義也陷於末路。內塔尼亞胡內閣會改變立場與巴勒斯坦談判嗎?以巴之戰從開始已決定終局,已無懸念。美國與以色列還心存僥倖,只是幻想。大勢所趨,沒法改變了。且看這段時間的演變,很快便揭露出來。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