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多極世界欠苗頭 中美鬥爭成主流

美國拜登政府仍然操控世界大局?是否已無法控制以色列?表面上內塔尼亞胡政府不理會華府一直強調的,不要濫殺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但是以軍轟炸加薩的重型炸彈、投彈的F15及F16戰機,以及炸彈衞星導航,都是美國提供的。經濟學家、希臘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基斯就悲觀地指出,不少政經分析家樂觀地認為,美國政府漸趨軟弱,對世界經濟和政治的掌控力正在消解中,但其實美國正正因為擔心自己由單極霸權走向衰敗,而在創造及加強新冷戰2.0,世界邁向多極化即使可能,也會是一個非常漫長及艱辛的歷程。
要談世界邁向多極化,我們先要環顧世界,目前即使美國的單極霸權受到挑戰,但仍出現俄羅斯在烏克蘭與西方的圍堵惡鬥,也出現美國在經濟、高科技、地緣軍事等方面擠壓中國,中俄應付美國霸權仍然非常吃力。在此之外,還有甚麼地域能有新的多極發展苗頭?
返回亞洲 圍堵北京
其實,歐盟本來大有機會,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美、中、俄以外的新一極。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掌政時期,對歐盟不單止和對中國一樣,施行「美國優先」的經濟制裁政策,更向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要求更多軍備方面的經濟承擔。到特朗普敗選,拜登上台,不但沒有撤銷對歐盟成員國的經濟制裁,更誘發俄烏戰爭,使歐洲國家都被牽扯進去,一起制裁俄羅斯。而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令歐洲出現能源價格飆升,加上美國出台《降低通脹法案》,使無法承受高通脹及高能源價格的德國企業遷美,釀成德國去工業化危機,影響到依賴德國經濟的歐洲國家陷入低增長。此外,歐洲因恐俄而要大幅增加軍費開支,已經無條件成為政治經濟的新一極。歐盟以外,印度、巴西、印尼等,都是人口及資源大國,但只是地域的力量。
由於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已掌握主動權,趁如今西方彈藥及裝備支援不足,開始有步驟向西及向南推進,務求取得更大軍事進展,為普京競逐連任造勢。相信美國已經意識到,繼續支援烏克蘭的回報效益不斷遞減,故此未來華府會將援烏交給有切身利益的歐洲去處理,及早返回亞洲,努力拉攏日本、南韓、菲律賓、越南及台灣,全面圍堵北京。中美兩極鬥爭,還是未來10年世界政治的主流。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