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台研發測量儀 揪水產碳排放規律

大學團隊研發出「碳排放測量儀器」。 大學團隊研發出「碳排放測量儀器」。
大學團隊研發出「碳排放測量儀器」。
【本報綜合報道】台灣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團隊研發出全台首個「碳排放測量儀器」,即時監測台灣西南部3地虱目魚與文蛤養殖池的碳排放狀況,發現放苗、養成及收穫期各階段二氧化碳排放濃度皆有差異。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環境科學期刊。
助推科技養殖發展
台媒周一報道,測量儀獨創水氣平衡器,利用探針和管線在密循環管路測量水氣的交換情況,在水氣一直循環的狀態下將內外壓力差保持一致。結果發現,虱目魚在整個養飼周期均會排碳,而文蛤池在放苗階段吸碳,其後在養成中期到收穫階段轉為排碳。
海洋科學系副教授黃蔚人推測,文蛤以藻類為食,藻類吸收二氧化碳的效益大於文蛤造殼時水體產生的二氧化碳,若在文蛤養殖池添加飼料,剩餘飼料腐爛與生物分解作用後,會產生二氧化碳,使水體轉為排碳。黃蔚人亦認為,創新的測量技術有助推動科技養殖發展。
研究發現文蛤池在不同階段的碳排放情況各異。研究發現文蛤池在不同階段的碳排放情況各異。
研究發現文蛤池在不同階段的碳排放情況各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