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新法預測認知障礙症 提早15年

馮建峰與團隊負責研究。 馮建峰與團隊負責研究。
馮建峰與團隊負責研究。
【本報綜合報道】上海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教授馮建峰及研究員團隊,近日採用大規模蛋白質組學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發現預測未來認知障礙症風險的血漿生物標誌物,可提前15年預測該疾病的發病風險,有助篩查和早期干預該疾病的高危人士。
研究標誌着向能在早期無症狀階段測認知障礙症及其他類型癡呆症狀的血液檢測方法邁進一步,有關結果周二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衰老》(Nature Aging)上發表。研究團隊對1,463種血漿蛋白質數據進行分析,發現GFAP、NEFL和GDF15這3種蛋白有助預測認知障礙症。研究團隊隨後運用機器學習算法對與認知障礙症有關的蛋白進行重要度排序,發現仍舊是上述蛋白最有利預測該疾病。另外,研究團隊更建構出高精度認知障礙風險預測模型。
運用蛋白質組學數據及AI
研究員程煒表示本研究表明蛋白組學在腦疾病早期精準干預中有重要作用,為未來腦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