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中老鐵路成功 打破西方讕言

中國老撾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第一條興建的跨境鐵路,可算是標誌性項目。國際對之極其關注,反華的勢力也不斷提出負面的評論與指摘,例如建造費用達60億美元,相當老撾GDP的三成,會成為該國的債務陷阱;普遍認為該鐵路沒有經濟效益,且該國缺乏人才、技術物流條件來產生作用;而過度依賴中國的投資,對老撾的經濟獨立與發展帶來障礙。他們指摘中老鐵路只是為了中國的外運外貿借老撾為通道,不會為老撾帶來發展。
這些評論都缺乏道理與邏輯。老撾是窮國,工業化和經濟發展低下,不進行投資、不進行基建的改造來打破封閉隔絕的地理困境,又怎樣有發展機會?中老鐵路的作用是把老撾連接上中國和東南亞的鐵路體系,使之成為中國與中南半島各國的交通中轉樞紐。一經連接,老撾的資源條件之價值便可體現出來。
促進旅遊貿易物流
一是國際旅遊,特別是連接全球最大的旅客資源的中國內地。二是交通運輸不僅在於國內降低成本,增加貿易,更在於啟動中老鐵路連接泰越柬三國跨境鐵路的建設。老撾得益國際物流收益外,還有沿途發展的工商服務。有了這樣的商機,外來投資(包括泰越)都會擴大當地的物流行業,以與之配合。
2023年首8個月,經中老鐵路運往中國的貨物270多萬噸,由中國往老撾則為34萬噸,運往中國的貨物佔半數來自周邊國家。北往貨物主要是農產品,單是本地農業出口便增長20%以上。老撾及周邊國家的農產品,特別是水果,自昆明銷往四川、廣東,才剛發展。有了鐵路可靠運輸,中國的電商可更有發展餘地。南北貫通,把老撾與周邊國家納入中國內地廣大的市場之內。
跨境旅遊自去年4月開始,需求龐大,鐵路要大幅增開班次。2023年每天旅客已超過一萬人次,對老撾7百萬人口的山地貧困小國來說,這是一個大變化。2023年老撾出口農產品已達14億美元,剛在大增長之初,泰國經老撾運往中國的水果,單單榴槤便達30、40億美元,且供不應求,連同國際旅遊等,老撾的得益遠大於中老鐵路60億美元的投資。
中老鐵路改變了老撾的整體發展,今後加上跨國鐵路系統的擴展,當地水電的發展,不需污染重的工業化,也可以成為中南半島的樂土。中老鐵路是關鍵的起步。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