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朝射彈道導彈 美日韓首共享雷達訊息

北韓領袖金正恩(右)視察巡航導彈試射(紅圈)。 北韓領袖金正恩(右)視察巡航導彈試射(紅圈)。
北韓領袖金正恩(右)視察巡航導彈試射(紅圈)。
面對北韓核導威脅日增,美國、日本、南韓去年12月正式啟動導彈預警訊息實時共享體系。日本傳媒周日披露,北韓今年1月試射中遠程彈道導彈後,美日韓首次共享雷達訊息,日本自衞隊得以比以往更快開始追蹤導彈的飛行路線,但雷達疑似無法追蹤至末端飛行階段;導彈終墜落朝鮮半島東部海域。
美日韓三國「北韓導彈預警訊息實時共享體系」去年12月19日起投入運作,目的是實現對北韓發射導彈情報的實時共享及協同應對,共享的訊息包括北韓導彈的推測發射點、飛行軌迹、預計墜落點。根據朝中社報道,北韓導彈總局今年1月14日進行測試,涉及搭載高超音速機動型操縱彈頭的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旨在驗證該彈頭的滑翔及機動飛行特點,以及新研發的多級大功率固體燃料引擎之可靠性。
日本疑似無法追蹤末端飛行
日本《讀賣新聞》引述日韓兩國政府消息報道,一枚屬於美國軍方的預警衞星當時探測北韓發射導彈,南韓軍方也追蹤處於上升階段的導彈。日本自衞隊從美國軍方取得有關訊息後展開追蹤,並立即把取得的訊息提交韓方。報道指出,南韓得到對日本而言屬於探測盲點、位於超出海平線範圍的訊息,日本自衞隊第一時間從韓方獲得後,使之更容易發現進入其探測範圍的北韓導彈,成功實現更早地追蹤目標。
日本防衞省消息人士解釋愈早探測導彈的好處,就算只是比以往快一秒發現,部署日本海的海上自衞隊神盾驅逐艦,對目標實施攔截的成功率亦可以增加。不過,北韓當天發射的導彈是高超音速武器,意味它在低空採用不規律的飛行路線,從日本自衞隊雷達上消失,令日方無法追蹤它至末端飛行階段。今次事件證明日本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自衞隊對導彈的探測及攔截能力,運用美韓兩國立即共享的雷達訊息。
日韓發布朝導彈數據有出入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防衞省與南韓聯合參謀本部當天發布的北韓導彈數據有出入,日方宣稱導彈飛行距離500公里,韓方公布的飛行距離是1,000公里,最新發布的報道解釋為何兩國探測飛行距離相差甚遠。美日兩國政府計劃建立衞星網絡,加強探測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同時聯合研發新型攔截導彈;日方亦加快建立反擊能力。
另一方面,北韓今年至今四度試射巡航導彈,分別是1月24日、28日及30日、2月2日。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昨日表示,北韓是進行武器研發的性能測試,又稱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的用途及目的不同,朝方發射巡航導彈的目的及意圖有待進一步分析。本報綜合報道
北韓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北韓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北韓試射中遠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日本自衞隊雷達疑似無法追蹤北韓導彈至末端飛行階段。日本自衞隊雷達疑似無法追蹤北韓導彈至末端飛行階段。
日本自衞隊雷達疑似無法追蹤北韓導彈至末端飛行階段。
日本神盾驅逐艦部署日本海,隨時攔截北韓導彈。日本神盾驅逐艦部署日本海,隨時攔截北韓導彈。
日本神盾驅逐艦部署日本海,隨時攔截北韓導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