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國歐盟烏克蘭 層級式經濟侵吞

國際政經分析家,愈來愈洞悉由美國向下到歐洲再往下到烏克蘭,形成一種層級式的社會經濟侵吞現象。這個情況始於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執政時期,他在2013年底拒絕與歐盟簽訂聯繫國協定及自由貿易協定,因為擔心接受西方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例如國營企業私有化、削減福利、削減國家對食物、燃油及能源津貼、容許市場開放引入外資等,以達到所謂公平競爭的平台,但其實是方便外資兼併其企業及侵佔其市場。亞努科維奇拒絕簽署協定,被視為親俄羅斯傀儡政府,在2014年遭顛覆。
如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正是在俄烏戰爭極需要資金的情況下,平價出賣了烏克蘭的企業、礦產及土地,使國家幾乎一無所有地全被外資特別是美資侵吞控制。
另一個困擾烏克蘭未來的問題,是大量人口流失,現在烏克蘭除了在戰場上有大量年輕人死傷及失蹤,其實有更多是流入歐洲,即使北約及歐盟有探討戰後重建烏克蘭,但是這兩大組織如今欠缺資金,戰爭如果再拖下去及破壞更大,要北約及歐盟提供資金就愈困難,加上人口流散離開,烏克蘭重建只能是夢想。
政局動盪 社會撕裂
與此同時,目前西歐的日子也不好過,主要是它選擇了支持美國以俄烏戰爭及經濟制裁消耗俄羅斯,導致要以高價入口能源,使工業生產逐漸無法承擔,而要遷往美國及中國等地,德國就帶頭去工業化。如果俄烏戰爭再拖下去,歐洲的競爭力將快速減退,整體陷入低經濟增長、高通脹及高失業的境地,政局會更動盪,社會會更撕裂。以德國及法國為首,紹爾茨及馬克龍的執政中間勢力,被左、右兩翼黨派夾擊,很大機會會在下屆選舉後下台。
再看美國的現況,其實內部經濟侵吞亦存在,華府誘發俄烏戰爭,表面上是綁架了北約成員國出資,並吸引了歐洲大量資金到來,但其實資金欠缺實質產業的投資,反而以在股市及土地資產方面短期逐利為主,使其更加泡沫化,實際得益的是大金融、軍火及能源商,但這些所謂產業無法減低失業率,只會製造更大貧富差距,也無法解決美國生產企業多年來外溢到境外產生的空洞化現象,反而使社會更加兩極化。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