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俄烏幾經轉折 終戰看美政治

烏克蘭戰爭,從開始便有許多出人意表的情況。
俄羅斯開戰,本以為大軍壓境,烏克蘭便投降,戰爭會是速戰速決。可是,結果是俄羅斯掉入美國的陷阱,突然發覺對決者不僅是烏克蘭軍隊,竟然是整個北約。烏軍只是前頭部隊,引俄羅斯入侵。
繼而又發覺俄軍戰力大不如前,俄羅斯有制空權、有裝甲部隊的優勢,可是北約有電子戰優勢,俄軍裝甲部隊無論武器與戰術,都已落後,初戰即敗,匆忙增兵,打得十分辛苦,死傷者眾。前年2月開戰,3月便見到俄羅斯求和,只是英國作梗,美國決意借此打擊俄羅斯與歐盟。
戰爭堅持下去,但發展卻不如美國設想。一是俄軍調整戰術,在北約全力攻擊、初戰不利的形勢下,俄軍並未潰敗,堅守在初佔的領土,還可逐步打掉烏軍的堡壘,鞏固烏克蘭東部。但俄羅斯亦改變戰爭的目標,把烏東俄裔地區通過公投歸入俄羅斯,包括戰略重地的克里米亞,不再妄求使烏克蘭全國屈服。
陷入僵局 等待和談
面對美國、北約的強攻勢,用僱傭兵來支撐烏軍,與俄羅斯鬥消耗,並且摧毀俄國的黑海艦隊,更不顧國際法,炸俄德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與經濟制裁一起切斷俄羅斯與歐盟的經濟關係,企圖經濟拖垮俄羅斯。北約集30國之力,顯然對俄佔盡優勢,俄羅斯經濟有崩潰之危,然而俄羅斯軍事與經濟的韌性出乎美國和北約的想像,戰爭陷於雙方進退不得的僵局。俄羅斯備受戰爭消耗和制裁打擊,但受損程度未必比歐盟高,仍可轉型和調整政策,維持經濟的增長,反而其武器庫存與國防工業的生產能力勝過美國與歐盟,體現在去年烏克蘭大反攻敗在武器供應不足。
北約秘書長說烏克蘭戰爭已變成武器消耗之戰,北約因此議決新增武器供應11億歐元。數量比前低,交貨期慢,已在與俄羅斯鬥消耗中暴露出無力應對之勢。更何況,俄羅斯從北韓、伊朗增加武器進口,俄國在今後的消耗戰中便佔優勢,即使烏克蘭用遠程武器偷襲俄羅斯的城市,應改不了烏戰場上的劣勢。美歐難再有大量資助與俄作消耗戰,戰爭正趨於和談。
拜登為了總統選戰,未必甘心和談,但俄羅斯也不願進攻,戰爭便可能逐步停止,僅有空襲點綴。一切似待美國總統選舉政治演變來決定美國會否和談、甚麼時候和談,俄羅斯在等待。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