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邊境建共同防禦區 波羅的海3國圖懾俄

波羅的海三國簽署協議加強軍事合作應對俄羅斯威脅。 波羅的海三國簽署協議加強軍事合作應對俄羅斯威脅。
波羅的海三國簽署協議加強軍事合作應對俄羅斯威脅。
俄羅斯前年向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對歐洲地區安全形勢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隸屬於北約最前線的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國防部長上周五同意,沿着三國接壤俄羅斯及白羅斯的邊境建立共同防禦區;該區由不同防禦工事組成,目的是阻嚇俄羅斯,以及必要時保護三國面對軍事威脅。
波羅的海三國國防部長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會面,批准在三國東部前線建立反機動防禦工事,並發展導彈及火炮合作。愛沙尼亞國防部長佩夫庫爾(Hanno Pevkur)強調建造邊境掩體的重要性,俄烏戰爭反映除了裝備、彈藥、人力外,也需要在邊境建立實體防禦結構保護國家。愛沙尼亞將在294公里長愛俄邊境建造600個掩體,每個容納10名士兵,計劃2025年初動工,初步預算6,000萬歐元(約5.1億港元)。
愛沙尼亞建600掩體 料耗5.1億元
愛沙尼亞國防部表示,共同防禦區在和平時期不會埋設爆炸裝置,不會設置有刺鐵絲網及其他隔離設施。拉脫維亞國防部表示,為了阻嚇及封阻任何針對波羅的海三國的潛在軍事侵略行動,計劃未來在北約及歐盟外部邊境發展及部署反機動措施;針對波羅的海共同防禦區,拉脫維亞國防部在聲明使用「波羅的海防禦線」一詞。
拉脫維亞國防部長斯普魯兹(Andris Spruds)表示,軍方已經完成反機動計劃,本月底將提交給政府,當中涉及各種短期及長期的邊境強化措施;又稱建立共同防禦區將大幅加強波羅的海三國軍事能力保護邊界。立陶宛國防部長艾努沙斯卡斯(Arvydas Anusauskas)稱,共同防禦區將有效擾亂及制止敵人在邊界的潛入推進。
為共同火箭系統設框架
波羅的海三國國防部長也簽署協議,宣布為和平時期及戰爭時期聯合使用美國製高機動火箭系統設立框架。三方強調需要發展防空能力,形容這是波羅的海地區防禦的重要部分。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簽署協議,從拉脫維亞利埃爾瓦德空軍基地執行北約空中警戒任務,彌補愛沙尼亞阿馬里空軍基地因維修跑道而暫時停用的真空。
本報綜合報道
愛沙尼亞士兵在接壤俄羅斯的邊境地區戒備。愛沙尼亞士兵在接壤俄羅斯的邊境地區戒備。
愛沙尼亞士兵在接壤俄羅斯的邊境地區戒備。
波羅的海國家位置圖波羅的海國家位置圖
波羅的海國家位置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