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金磚集團抗西方 國際趨向多極化

2024年俄羅斯成為金磚國家組織輪值主席,組織由原來4國、5國,擴張至現在的10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和新加入的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埃塞俄比亞。它們合起來佔全球人口四成,佔全球GDP超過三成。以人口結構而言,仍在增加的階段,人口紅利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仍大。佔全球GDP的比重,必進一步提升。
以規模而言,金磚十國足以與發達國家的G7(七大工業國集團)抗衡,且會有超越的機會。G7代表的發達國家以美國為首,但實際上是聽命於美國,部分原因是美國在這些國家有駐軍和軍事基地。而除日本外,都屬歐美白人。表面上各國獨立,實際上是美國全球霸權主義的組成,不能違反美國的指令。
分庭抗禮 去歐美化
相反地,金磚十國各自獨立,種族、文化、制度、宗教都有大的差別。它們的發展是按本國條件,自主推動,沒有如G7式的各種結盟,合作是基於各自的主權和發展要求,也沒有如G7的北約軍事聯盟等的聯合。十國正代表着國際上和而不同的多極多元發展。
G7代表着歐美帝國主義形成的現有勢力,金磚十國則屬新興力量,從歐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控制中突破出來。從這個意義看,金磚十國是G7的反面,二者似乎存在着不可解的結構矛盾。西方的發展是此消彼長,近乎零和遊戲。因此,金磚十國不像上世紀50年代的不結盟運動,不結盟卻積極合作,但最終夭折,因為新興國家實力比不上歐美日發達國家;金磚十國則是在歐美帝國主義勢弱,新興國家大步發展,依此趨勢,金磚十國大有抑制G7、在國際上取而代之的傾向,或至少分庭抗禮,打破歐美日帝國主義對政經社會文化的主宰,使國際社會更趨多元化、多極化,實質是去美國化、去歐美化。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金磚十國今年的主要政策重心,是政治與安全、經濟與金融、文化與人道主義合作。組織不再鬆散,已有俗稱金磚銀行的新開發銀行,亦將更積極主動地介入國際事務。普京主張推動多極化的國際秩序,以及用集體方法解決衝突和爭端。金磚十國在俄羅斯領導下,2024年儼然要發展成代表新興大國和「全球南方」的國際組織,部分取代G20的作用,也會明顯地與G7抗衡。「全球南方」在金磚十國的帶動下,再不會聽命於G7。今年10月在俄羅斯喀山舉行金磚國家峰會,將可見轉變的結果。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