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霸權崩析衰落 非西方競相崛起

美國霸權主義從頂峰下跌,緣由在於:一是美國的經濟力量從實體經濟退縮,僅靠金融維持。美國的去工業化、領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發達國家也去工業化。即使生產貿易抑制中國,還要靠其他發展中國家來接力。再工業化困難,也以國防工業為主。經濟領域裏,美國與發達國家再無法主宰,備受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挑戰。
二是美國的軍力大不如前,自海灣戰爭輕取伊拉克後,美國挑起的各場戰爭,除科索沃等分拆前南斯拉夫,戰勝勢弱的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外,其他戰爭,無論是美軍直接出兵或依靠代理人,盡皆失敗。美國的軍事戰鬥力暴露出巨大的弱點,連震懾作用也大減。從「911」開始,弱勢的地方武裝組織、小國都可以與美國抗衡,有勝有敗,但此起彼落,美國怎樣動員和耗費天文數字的資源,也沒法鎮壓。戰爭反助長了美國政府與軍方的貪污舞弊;反恐怖戰和由此引起的種種局部衝突戰爭,竟成為美國國內貪腐之源,從內侵蝕美國已衰落的戰鬥能力。美國霸權從來是軍事與經濟互相配合,互為支援。現在卻變成二者同時衰落,互相牽制,變成惡性循環。
軍事經濟節節敗退
烏克蘭戰爭實際是軍事與經濟同時開戰,是美國挽回頹勢之着。可惜即使挾歐盟以眾凌寡,也不能折服俄羅斯,僅靠財力消耗來維持戰爭對峙。正在此時,以巴之戰爆發,反而在軍事與經濟同時挫敗美國及其扶植的以色列。
美國的軍事金融仍強大,雖不能壓制反抗的國家與組織,卻還可對其他國家與全球體制進行破壞。在節節敗退之時,它除了破壞,作焦土之戰來阻撓挑戰者的進展,似乎別無其他選擇。這或許便是美國立國精神,也是美國霸權主義的局限。霸權主義是掠奪而不是建設。此所以歐美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二、三百年的成績是把眾多國家由繁榮轉變為衰敗貧窮。
俄羅斯和哈馬斯同時證明大國、小國都可以用智慧、戰術和政治意志來戰勝大而無當的霸主。後者已失士氣、意志和信仰。單靠金錢驅動的僱傭部隊,是沒法與任何哀兵作戰。伊拉克之戰和顏色革命是靠收買。現時美國財力大減,即使收買了,成功開戰,也難維持。戰爭損害美歐,卻成就中國、印度等新興大國,在經濟上進一步被挑戰,軍事也進一步無以為繼。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