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山西明代文物 羅圈堡疑被拆當局介入

堡內建築物起完又拆。 堡內建築物起完又拆。
堡內建築物起完又拆。
居民建新屋亦遭移除
山西省文物局官網顯示,由明代始建忻州市河曲縣羅圈堡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惟當地居民近日發現,羅圈堡懷疑遭到清拆,堡內居民興建新房後亦遭移除。山西省文物局日前回應時強調,無論羅圈堡抑或被拆民居均在省級文物保護範圍之內,工作人員已介入調查處理。
羅圈堡文物管理人員稱,羅圈堡內有一座戲台及兩座古廟,均屬重點管理文物,而堡內民居也在保護範圍內,居民幾乎全數遷走。他稱當地居民去年清拆舊房,之後興建一些兩層高樓房,旨在發展旅遊項目,卻因不合格又被拆走。另一名志願保育者透露,羅圈堡是黃河畔上最重要古堡之一,其關堡、古民居及古廟屬於一個整體,需受到保護,不過當地因開發旅遊業,基本拆除堡內古民居及古巷等,興建現代化樓房。
河曲縣文旅局局長喬先生上周三接受內媒訪問時解釋,羅圈堡內早前拆除建築物主要是老舊危房,偏偏新建民宿密度過大,故於本年拆除一部分。他強調,「倒塌的、沒頂的(房屋)拆了,原來是文物的、保存好的(房屋),還沒動」。
拆新建房屋 遭質疑破壞文物
外界難免質疑,在羅圈堡內拆建房屋,是否會破壞文物,甚至違反相關保護法規。資料顯示,羅圈堡保護範圍是以牆體、關堡及相關遺存牆基外緣為基線,向四周各擴50米作為邊界;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範圍邊界外擴200米作為邊界。山西省長城保護研究會理事吳永春稱,在該範圍內不許大搞拆建,在建設控制地帶中也不能隨意動土。
談及堡內民居是否屬於文物保護單位時,吳永春稱要根據民居年代及價值判斷,需由專業人員界定。他補充若在堡內新建建築,相關建築高度應受文物保護法限制,不過「如果這些民居不屬於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就不受文物保護法律約束」。
保護條例明文禁止多種活動
河曲縣人民政府官網顯示,羅圈堡村鄉村振興項目是由華鹿陽坡泉煤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項目2022年8月動工,計劃翌年年底完工驗收,並投入使用。內媒發現,忻州市出台《忻州市長城保護條例》條例提到,長城是指本市行政區域內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公布的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相關設施等文物本體和相關遺存,長城文化景觀構成要素,其他與長城直接關聯的景觀風貌和生態環境。在長城保護範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分別是隨意傾倒垃圾、排放污水、丟棄危害長城安全的廢棄物;擅自進行取土、開溝、挖渠以及修建房址、墳墓等活動;從事開山、採石、採砂、採礦、擅伐林木等破壞長城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的活動;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活動。本報綜合報道
羅圈堡屬山西省省級文物。羅圈堡屬山西省省級文物。
羅圈堡屬山西省省級文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