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新保守夢破滅 處處碰壁感挫折

美國拜登政府不斷延續新保守主義的美夢,以俄烏戰爭謀求消耗俄羅斯、推倒普京政府,與西方盟友共同瓜分其豐富資源,繼而可以全面打壓中國,以保霸權永續。可是如今卻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隨着以巴衝突的出現,美國政府要傾全力支持以色列,已無餘力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在烏總統澤連斯基不斷叫喊西方不要因為以巴衝突而忘記支持烏克蘭的呼聲下,新上任的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率先於11月16日訪問烏克蘭,表達對烏國的「道德、經濟及軍事支持」,卻沒有任何實質的「牛肉」。之後是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於11月20日突然到訪烏克蘭,卻可笑地只帶來一億美元的援助,更沒有提到供應F16戰機一事。
進退兩難 腹背受敵
有分析家認為,英、美的行動明顯是「對臨終者的安慰探訪」(hospice visit),只有鼓勵及安撫的言語,但行動顯示出已經無能為力。事實上,美國不少軍政分析家,已在不同媒體大舉批評美國政府背後的新保守主義勢力,其實知道烏克蘭正在戰敗中,但仍然死抱服務軍火及能源金主的樁柱,繼續供應武器延續戰爭,不顧烏克蘭的實際情況及兵力不足;烏軍之前的平均年齡是43歲,如今升至接近50歲,根本沒有好的戰鬥力。美國政府不甘心與俄羅斯議和,但其實普京政府還在收割更大的勝利,不急於議和,使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深感挫折。
更令美國政府內部新保守主義勢力尷尬的,是以色列的軍事暴行不受美方管控,以軍藉口捕捉、消滅藏匿在加薩的哈馬斯領袖及救回人質,攻入加薩北部最大的醫院,結果卻無功而還,除了展示他們發現的一些槍械軍火(也可能是插贓),甚麼都沒有,這不單止是情資及公關的失敗,也暴露了以色列有意透過軍事行動,消滅加薩北部的醫療設施,迫使巴勒斯坦民眾南遷,方便佔領北部地區。
巴勒斯坦媒體控訴以軍斬首嬰兒及向婦女施暴,美國只能一方面口頭譴責,一方面又要繼續支持以色列。如今以色列最大的問題,是總理內塔尼亞胡被極右派指摘打擊哈馬斯不徹底,也被左派批評是過分殘暴,只會加深以巴仇恨。隨着以巴衝突的拖延,內塔尼亞胡面對下台危機,美國亦要為支持他而腹背受敵,被金主及開明派政治勢力兩面夾擊。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