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鴿派元老狠批美 俄烏戰爭釀悲劇

曾是美國政府及外交界知名和重量級人物的傅立民(Chas Freeman),最早被中國人認識,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時擔任第一翻譯,後來擔任美國國務院處理台灣事務部門的副主任、美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1993至1994年任助理國防部長,他至今仍是對美國政治及外交有影響力的鴿派人物。
在最近的演講中,傅立民嚴厲批評美國及北約錯誤地策動俄烏戰爭,指摘自蘇聯解體後,美國不理俄羅斯多次抗議推展北約東擴,並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更阻止去年俄烏開戰後達成的臨時和平協議的實現。
利用烏克蘭對付俄國
其實,正正因為俄羅斯在開戰初期表現差勁及損傷嚴重,令拜登政府更加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傅立民認為這是「用盡方法使俄羅斯長時間經濟枯竭,以及削弱其軍事力量」,卻完全沒有提到保護烏克蘭的土地及人民,而更像是利用烏克蘭的勇氣來絆倒俄羅斯,這才是真正目的。美國軍政界更有不少人表示非常樂見美國利用烏克蘭,因為不必動用美軍就可達到目的。而俄羅斯人民大都感受到美國及北約對他們的威脅。
傅立民同時批評美國政府,居然比過去介入的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索馬里、利比亞、敍利亞及也門等戰爭,更變本加厲地表現出「沒有明確目標、沒有達成目標的計劃、沒有如何終結戰爭的觀念、不知以甚麼條件跟對方達成協議」。
最後,傅立民精闢地為俄烏戰爭的發展定調:勇氣及自以為正義不能決定勝利,只能靠更強大的軍力和火力;戰爭的勝利只能在戰場上獲得,不是透過經濟制裁、政治宣傳及美好期望;戰爭的勝負不是由誰對誰錯決定,只是看誰能更好地存活下來。
烏克蘭的人口、經濟及社會損失慘重,只有盡快達成和平才能再現生機。俄羅斯對烏克蘭這「兄弟民族」已不抱希望,戰爭使兩個民族仇恨加深,而烏克蘭的俄裔人民也不會回到《明斯克協議》,接受烏克蘭政府管治,這說明俄羅斯更有意願在烏擴展領土以收納俄裔人民。美國迫使俄羅斯投向中國及「全球南方」,更有力挑戰美元霸權。而戰爭嚴重打擊歐洲經濟,亦使歐洲傾向擺脫美國,爭取政治及防衞更大的自主。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