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以色列久戰必敗 哈馬斯政治大勝

隨着以色列極右政府籠絡其他黨派組織好戰時內閣,透過接觸卡塔爾中介救出一些人質,以狂轟濫炸、斷水電能源及食物迫使加薩北部巴勒斯坦民眾遷往南部,與美國政府建立軍事行動的共識並等候美軍部署完成,包括軍艦進入以色列海岸,以及在中東軍事基地做好防禦工作,以軍如今有步驟地入侵加薩地帶。
儘管以軍宣稱已成功分割南北加薩兩地,但無疑要全面摧毀切斷兩地的地道聯繫,以及剿滅這地區的哈馬斯戰士,還要一段時間。目前以軍在加薩北部的圍堵,並計劃深入清剿哈馬斯戰士,仍有極大變數。
歐洲有軍事專家估計,即使以色列政府真的不計軍隊死傷代價,不理國際譴責,以及不顧支持巴勒斯坦的伊朗盟友團隊大有可能加入支援,也起碼要兩、三個月才可完成,期間就有各種外力變數的角力及演變。
沙以建交 障礙重重
以軍至今的狂轟濫炸,估計只能打擊極小部分哈馬斯的實力;相反,以軍的行動已招惹到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戰士及也門胡塞武裝戰鬥力量的介入。不過,這一切只說明是阿拉伯什葉派的主動介入,支援遜尼派的哈馬斯弟兄,仍然未有伊朗的主動介入,而美國及以色列的情報都顯示,伊朗政府對哈馬斯10月7日的突襲以色列感到驚愕,如今伊朗還在觀望以國軍事行動的強度及進度。
右派以色列報章最近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6%受訪者認為,總理內塔尼亞胡要為今次哈馬斯的突襲成功負責,因為無論是情報或邊境防衞都失敗。此外,雖然60%受訪者支持地面軍事行動,但其中一半認為行動應短暫,如果拖下去,只會岌岌可危。
戰爭只是政治的延伸,今次哈馬斯的突襲行動達到了空前有利的政治成果,首先是長達一年、美國協助推動的沙特阿拉伯與以色列建交談判,面臨重重障礙。內塔尼亞胡政府之前其實一直姑息哈馬斯,向約旦河西岸拓展殖民區,而哈馬斯今次突襲,是向西岸巴勒斯坦兄弟揭示以色列欺善怕惡的醜行,希望能夠團結,不能受以色列擺布和欺負。
此外,早前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推出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計劃,也刺激了哈馬斯及中東什葉派回教勢力,擔心這會讓以色列有更重要的政治及經濟角色,會對巴勒斯坦為所欲為,因此要予以打擊。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