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國死抱舊工業 創新科技大落後

傳統智慧說,當德國經濟打噴嚏,歐洲就會感冒。如今德國經濟已成為自己及歐洲的重大隱憂。德國政府最近透露,2023年德國經濟會收縮0.4%,但仍然展望2024及2025年會分別上升1.3%及1.5%;而今年通脹平均是6.1%,2024年展望下降至2.6%。不過,多個德國及奧地利經濟研究機構預期,今年德國經濟將收縮0.6%,依靠德國進出口的歐洲經濟,也因此要付出巨大代價。2019至2023年,德國工業生產共減少了7%;2022至2023年的外來投資,則下降了50.6%。
德國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統一初期,因為德東高失業率及落後生產設施優化的花費,停滯了一小段日子,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將國家企業私有化,普遍降低工人福利,使生產成本下降,更開始和俄羅斯合作,引入平價能源,德國進入高科技水平及低成本的生產期,加上東歐和中國自由化及發展的需要,德國貨品暢銷全球,連2008年的金融海嘯都能安然度過。
仍普遍使用傳真機
然而,新冠疫情首先使德國對中國出口於2020年創高峰後開始下降,德企BASF在2023年第二季,由於對中國銷量大減,盈利下降76%。更嚴重的是,中國製造業高科技的發展,使中國對德國大型生產工具和設備的需求下降,更成為德國的國際市場競爭者,變成對德國出口的雙重打擊。此外,由於俄烏戰爭帶來能源價格飆升以及供應不穩定,追求低能源成本成為德國企業繼追求低稅及低工資後,遷出德國的新理由,而到中國發展正可享受較廉價的能源。德國經濟惡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能源價格及高通脹,使社會需求無法增長,這令德國企業更依賴出口來存活,但實際出口不振造成經營更困難。
經濟學家亦嚴厲批評德國企業,太執着過去生產工具和消費品的成功,而於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方面相對落後,當今德國只有三分之一人口享受到較高速的網絡服務,八成公私營機構還在使用傳真機,這也是個國際笑話。政府最近還通過削減數碼化方面的預算,而社會上40%機構找不到有數碼科技知識的僱員。最近的調查更顯示,德國這世界第四工業大國,在創新科技居然排行世界第十,「歐洲病夫」也是歐洲創科的小弟!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