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鐵路基建破困局 中老走廊冒出頭

中老鐵路連接中國昆明與老撾的萬象,一提出來,便飽受西方媒體與學者的批評。他們的指摘,一是說中老鐵路經濟效益低,投資沒法回收。二是由於經濟效益低,修路的貸款難以償還,會形成老撾的債務負擔,而且因為老撾屬窮國,難以負擔,容易構成債務危機、經濟困難。他們着眼只是中老鐵路項目本身的靜態效益,很少從經濟全域和動態變化來分析其利弊。
老撾屬貧窮國家,處於山區封閉之地,沒有出海口,內外交通不便,也長期缺乏內外投資。在中老鐵路興建之前,全國鐵路里數只有4公里,若沒有基建大投資,經濟條件沒法改善,便會陷於長期貧窮落後的陷阱。但投資資金何來?世界銀行等的救濟性開發投資不多,低息貸款往往有政策要求條件,實際上對老撾這類缺乏戰略價值的國家,投入也極少。按西方媒體與學者的思維,老撾是沒法改變現時的窮困格局,或許因此他們都十分強調老撾的生態環保、自然景貌,反對開發?
投資未來 擺脫貧窮
中國對老撾的政策是既扶助,又共同發展,考慮的是長遠戰略,全域觀點,不是專注投資項目的本身收益效果。且以中國本身的發展經驗,基建先行的效果,着重基建的長期投資項目,不是短期收益和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在老撾,中國的戰略也一樣,首先是中國把老撾與東盟各國列為命運共同體,要求共同發展,不是攫取利潤的簡單目標。
二是中國因此有大局觀,有中老經濟走廊合作框架協議(2019-2030年),包括中老鐵路、中泰鐵路、中老泰聯通發展,還有中老鐵路沿線開發的規劃,例如磨丁的經濟特區等。中老鐵路便不是孤立的項目,經濟學所說的界外效益便會頗大。中老、中泰鐵路的聯通更帶來網絡效益,中老鐵路在昆明連上中國鐵路網,接上中歐、中亞班列,網絡更大。此外還有中老公路建設,多式聯運的範疇巨大,老撾便從封閉之國變成四通八達,昆明至萬象交通時間由兩日減為10小時。
西方說中老鐵路收益不好,因為2021年底才開通,新冠疫情打擊大,但今年開始情況大改。而老撾負債不大,因為是企業經營,中老七三合資,若有虧損,債務問題不會由老撾政府負擔,且鐵路投資是極長期,對經濟社會影響深遠,是對未來的投資。不如此,老撾要永遠窮困下去?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