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俄烏戰爭續膠着 普京政府佔主導

於今年6月4日起,烏克蘭從東、南部地區開始,對烏東俄佔領土進行反攻,包括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扎波羅熱州以及赫爾松州等地,至今已經歷了5個月,烏軍如今不單止無力再進攻,反而俄軍開始在庫皮揚斯克以及利曼兩地發動圍堵反擊。
另外,在阿夫迪伊夫卡圍繞焦炭廠的包圍及進攻戰,戰情非常激烈,烏克蘭在這地區於2014年至今已建立宏大的堡壘,如今似乎俄羅斯不惜一切代價要把它攻佔,或會成為另一場慘烈的馬里烏波爾式戰役,《華盛頓郵報》就忠實報道烏軍多處前線重鎮蒙受極大的壓力。
而根據《紐約時報》的統計,2023年以來,截至9月25日,烏克蘭總共奪得143平方英里土地,俄羅斯則奪得331平方英里土地,烏國其實是淨損失188平方英里土地,還未算上10月俄軍的進展。不要忘記,俄羅斯是守方,烏克蘭進攻方卻是在損失領土!
烏軍缺乏年輕士兵
西方政府及傳媒面對烏克蘭這個不利的處境,開始轉而提出俄烏戰爭會是長期消耗戰。但提出這種論調,意味西方社會是要對烏克蘭全心全力支持下去,包括在經濟生產、民生、軍事裝備及技術?抑或是因此而要放棄繼續支持?北約支持烏克蘭把戰爭延續下去,最大的問題,正如英國前國防大臣華禮仕最近在《每日電訊報》透露,烏克蘭在戰場上參戰的士兵平均超過40歲,這反映烏軍正面對年輕軍人兵源短缺的大問題。
俄烏戰爭發展至今,令人擔心而烏克蘭政府和人民都應該醒覺到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根本不關心烏克蘭的人命損失,只是要不斷用快將過期的武器彈藥消耗俄羅斯,削弱中、俄的綜合實力。不少軍政觀察家認為,巴以衝突的升級,使美、英政府計劃推出停火計劃,並凍結如今的俄羅斯佔領區,不使其擴大,然後再慢慢將烏西變成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地帶,可使西方繼續支持烏西軍事化,以便將來可引入波蘭及北約軍隊面對新衝突。
不過,這其實是過去兩次西方背信棄義《明斯克協議》的翻版,俄羅斯總統普京會看不透嗎?目前形勢是俄軍佔主導,還要打多久,以及烏克蘭的命運,要看俄軍今個冬天的進展。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