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各自謀略 戰後全盤推翻
在哈馬斯突襲以色列之前,中東的形勢大概如下:
在與沙特阿拉伯和解後,伊朗積極與中國、俄羅斯簽署長期合作協議,放棄與歐洲美國在核協議方面尋求和解。積極與中俄合作的前提是敍利亞內戰大致平息,伊拉克安穩,伊朗可放手借助中國和俄羅斯,也可加上印度與沙特阿拉伯,全力推動經濟發展。
伊朗與以色列還是有根本矛盾,似可暫且放下,一切以經濟發展為先。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和解,便不再與伊朗爭,也門之內戰也可協議解決。沙特阿拉伯如伊朗,希望加快經濟發展,多元化工業化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並且重建阿拉伯聯盟的區域力量。不惜與敍利亞復交,其中一個動機是擺脫對美國的政治依賴,減除約束。沙特更與俄羅斯合作,以OPEC+的集體定價來抬高油價,以此抗衡美高利息與強美元帶來的金融衝擊。沙特是決意捨棄石油美元體制。
和解無望 中東陷危
俄羅斯在敍利亞助戰成功,美國與土耳其都沒法擴大內戰,反而被壓抑,敍利亞穩,沙特與伊朗和解,俄羅斯脫歐入亞的第一步進軍中東,從中東突入印度洋的戰略逐步成形,與伊朗印度3方合作的國際南北交通走廊相輔相成。俄羅斯便可與沙特、伊朗、其他海灣國家在石油天然氣組成壟斷性市場力量。一是作為經濟重要收益;二是把能源武器化,抗衡美國北約的政軍攻勢。
敍利亞則正準備逐步收復叛逆組織佔地,驅趕美國在敍的非法基地,收回被美霸佔的石油資源。在沙特、伊朗支持下,與中國展開戰後重建。
以色列右翼政權用政權力量推行猶太復國主義。一是司法改革,把司法權置於立法之下,讓右翼政治勢力長期主宰立法與政府來右傾化以色列政治與社會。與此同時,用殖民政策驅趕阿拉伯人,把耶路撒冷和西岸等佔領區殖民化、猶太化。美國則希望以推動沙特和海灣各國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來保衞以色列的政權,抗衡俄羅斯、中國與伊朗。
結果哈馬斯的突襲打破了以色列軍事神話,以色列歇斯底里的反制,暴露出猶太復國主義的暴虐。以色列的反人道主義行為更激怒國際社會,國際輿論轉向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強硬變成與國際社會對抗。阿拉伯與伊斯蘭教與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的仇恨再被挑起,和解無望,大衝突難免,中東再陷危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