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明代沉船遺址 580件古物出水

水下考古工作者在漳州聖盃嶼元代沉船遺址精細發掘。 水下考古工作者在漳州聖盃嶼元代沉船遺址精細發掘。
水下考古工作者在漳州聖盃嶼元代沉船遺址精細發掘。
【本報綜合報道】中國國家文物局昨在北京召開記者會,介紹「考古中國」重大計劃重要進展,通報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等3項重要考古成果。遺址位於海南本島與西沙群島北礁之間的南海海底,提取近580件(套)瓷器、陶器、原木等文物出水。考古人員根據挖掘文物分析,證實古代民眾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
會上提及,上述沉船遺址是中國首次在1,500米深海發現的明代沉船遺址,工作者經海洋物理探測、載人潛水器水下調查以及三維影像和激光掃描記錄等,確認兩處沉船保存狀況。一號沉船上部結構不存,僅在部分位置露出隔艙板和底板。二號沉船暫未揭船體。
另公布元代甲午遺址
會上另通報漳州聖杯嶼元代沉船遺址和威海甲午沉艦遺址的考古進展,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前者透過科技創新和設備改良,實現低能見度下水下考古精細化發掘,提升中國水下考古發掘技術水準。在威海灣,定遠、靖遠和來遠三艦相繼被發現,其中出水刻有「來遠」艦名的銀湯匙等。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提取大批文物(左、右圖)。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提取大批文物(左、右圖)。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遺址提取大批文物(左、右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