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德政府要大作為 扭轉政經雙失誤

德國一向被認為是經濟及政治穩健的國家,但如今是雙失國,一方面德國被IMF認定是2023年歐盟成員國中經濟唯一衰退的國家,更被《經濟學人》指為歐洲病夫,如今在政治上,隨着極右民粹主義將緊隨中間偏右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成為第二大黨,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及綠黨均在德國失去民眾支持而跌出第二、第三大黨的位置,這兩黨如今併在一起只能得到稍為多於30%支持,管治搖搖欲墜,只能在下次全國大選後長期在野。
工業失威 巨企外移
即使對現今政府同情的政經分析家,認為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透過與俄羅斯高度經濟合作,替德國布下對俄羅斯油氣過於依賴的陷阱,但亦要承認現任的紹爾茨政府處理能源問題方面非常失策,當然俄烏戰爭也改變了國際市場的形勢。原來德國野心勃勃要大力發展新能源,計劃到2030年,碳排放比1990年低65%,而到2045年更會達致零排放。不過,2022年的1.78%低經濟增長及2023年預計的-0.11%經濟負增長,使政府無法拿到足夠稅收支持綠色能源的投資,反而因油、氣入口開支大增而出現高通脹,工業生產走低及大企業外移,如今40%的工業受技術人員不足的困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德國這世界新4經濟大國,今年在工業生產大國中的增長率全球排第19,第20是阿根廷!過去德國是汽車生產大國,如今電動車的出售在德國本土已經輸給中國,德國這個出口主導的經濟目前遇到的困難是無論歐盟及中國過去對德國工業產品的強勁需求,現都在下降中。
不少德國政經學者批評,目前德國政府的軟弱無能加深了德國的經濟危機,最首先是在經濟不振的境況下,德國現政府竟然在公共設施及行政管理優化方面毫無作為,就如過往德國鐵路在歐洲是準時的首位,但經多年投資維修保養及改善不足,如今平均3班就有一班誤點,情況差到瑞士也計劃減少德國火車入境,以免耽誤瑞士火車的準時度。
另外,德國的政府及私人企業數碼化投資是歐盟成員國尾幾位,政府還有機構在用傳真機。德國公共設施及基建投資不足完全因為現政府不願赤字開支,例如美國國債是GDP的134%,英國是101%,但德國只是66%,政經學者都認為政府正要加大赤字開支改善公共設施及基建,加快走出政治及經濟谷底。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