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發現及合成量子點作貢獻 美俄3傑奪化學諾獎

巴旺迪 巴旺迪
巴旺迪
【本報綜合報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昨日出爐,由美國化學家巴旺迪(Moungi Bawendi)、化學家布魯斯(Louise Brus)及俄羅斯化學家葉基莫夫(Alexei Ekimov)共同奪得,以表彰3人在發現及合成量子點方面貢獻。惟在揭盅前約兩小時,瑞典皇家科學院突然發電郵稱3名科學家共同獲得化學諾獎,得主名單與其後公布相同。
量子點應用範圍廣泛
量子點是一種非常微小納米粒子,其應用範圍廣泛,包括LED燈中散射光線,也可引導外科醫生切除腫瘤組織。瑞典皇家科學院稱,元素特質取決於其電子數量,當物質縮小到納米尺寸時就會產生量子現象,一切皆由物質大小決定。
上世紀80年代初,葉基莫夫成功使用氯化銅納米顆粒,證明顆粒大小透過量子效應影響彩色玻璃顏色。數年後,布魯斯證明流體中自由漂浮粒子,其存在大小正正依賴量子效應。
直至1993年,巴旺迪徹底改變量子點化學生產方法,生產幾乎完美粒子。量子點能夠為一些LED燈光線增添細微差別,讓生物化學家和醫生以此繪製生物組織圖。研究人員認為,它未來可以為柔性電子元件、微型感測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及加密量子通訊做出貢獻。
布魯斯布魯斯
布魯斯
葉基莫夫葉基莫夫
葉基莫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