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台方建戰鬥系統拙劣 兩美企接手

【本報綜合報道】台灣第一艘自製潛艇海鯤號周日已經展開泊港測試。當地傳媒報道,身為主合約商的台灣中科院,卻對潛艇戰鬥系統能力不足,提出多個不切實際方案,被指浪費很多時間及資源,所以未來將由洛歇馬丁及雷神兩間美國軍火商,各自組建團隊競逐海鯤號後續艦戰鬥系統的主合約商。
海鯤號是台灣自製潛艇原型艦,報道指潛艇的戰略系統整合一開始是台灣中科院擔任主合約商,美國洛歇馬丁公司獲得安排進行規劃;惟台方先選訂自認是可用的設備,美方表明與系統不合後,卻不獲得對方接受,雙方更經常為此爭執。台灣海軍近年不斷向美國軍方提出,潛艇戰鬥系統整合改用軍售模式,確保系統性能得到保證,但美方堅持以商售模式而非軍售模式處理。
艦身帆罩粗糙受質疑
與此同時,海鯤號的建造質素近日引發台灣輿論熱議,潛艇艦身帆罩外殼表面不平整的情況嚴重,被質疑是趕及下水所致。
台灣傳媒指出,這完全是工藝問題,主要原因是焊接過程熱量太大,導致表面凹凸不平反映台方電焊工藝「未夠班」。負責建造的台灣國際造船公司需要另外尋求有建造壓力殼的外國廠商,作為後續艦壓力殼的技術指導,確保後續艦量產計劃順利執行。
不過,台灣潛艇退役上校王志鵬提出另一個說法,表示潛艇潛望鏡桅桿還未安裝,日後施工必須拆除帆罩,所以推測現時所見的帆罩是「假結構」。台灣海軍回應外界質疑時表示,潛艇上層並非壓力殼結構,毋須承受海水壓力;海水會從細縫中「自然排出」,細縫之寬窄影響海水流出的快慢,因此是正常結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