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巴拿馬運河續乾旱 擴大限行加劇塞船

巴拿馬運河下調每天放行船隻數量上限。 (Getty Images圖片) 巴拿馬運河下調每天放行船隻數量上限。 (Getty Images圖片)
巴拿馬運河下調每天放行船隻數量上限。 (Getty Images圖片)
氣候暖化威脅全球供應鏈,全球重要海運航線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上周六宣布,調低每天放行船隻數量上限至31艘,以減少水資源消耗,應對嚴重乾旱天氣持續。新規定下月1日起實施,或加劇運河塞船問題,導致海運成本上升。貨船目前需等待數天才能通過運河,截至上周四仍有89艘船在等候。
自下月開始,巴拿馬運河每天准許最多9艘船通過更大的新巴拿馬型船閘,並允許22艘船通過巴拿馬型船閘。運河管理局將為上述兩款船閘提供新時間表,減少貨船等待時間,避免延誤和塞船。當局保證運河水位達約13.4米吃水深度,符合70%過航貨船需求。
警告明年或損失15億收入
巴拿馬運河正常運作時,日均過航36至38艘船,但受乾旱影響,運河管理局今年8月限制每天放行船隻上限至32艘,現時因乾旱危機無緩解迹象,而再度調低。當局上周五強調,運河當下水位仍然正常,但限行已導致塞船。專家警告,巴拿馬明年旱季或提早,增加河水蒸發量,預計運河明年4月水位接近歷史最低,限行損失兩億美元(約15億港元)收入。
貨船通過巴拿馬運河時,船閘系統至少需排出5,000萬加侖水,相當於近76個奧林匹克標準泳池。船閘依靠附近人工的水庫加通湖供水,水源則來自附近流域和降雨,流域同時為巴拿馬城400萬名居民提供淡水,佔該國人口一半。巴拿馬是全球最潮濕國家之一,每年降雨量達191厘米。但氣象學家指出,厄爾尼諾現象令該國今年總降雨量創歷史新低。
巴拿馬運河全長82公里,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每年約有1.4萬艘船通過,創造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收入。美國是巴拿馬運河最大使用者,主要運載石油產品,是能源從美國東岸運往中國、印度、南韓和日本主要途徑。面對運河延誤,許多公司選擇另覓路線,增加運輸成本,更引發通脹惡化擔憂。若乾旱持續,專家預計運河管理局或本月擴大限行,甚至在年底前中斷航運。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