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非洲3年9政變 法國影響力大不如前

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前,不時與法國軍方展開聯合行動。 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前,不時與法國軍方展開聯合行動。
尼日爾發生軍事政變前,不時與法國軍方展開聯合行動。
【本報綜合報道】法國在殖民時代佔據非洲大陸大部分地區,雖然多地非洲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現獨立,但法國出於自身利益多次干預地區事務,目的是鞏固在這個「後花園」的勢力。惟近年中國、俄羅斯加強涉足非洲,法國的影響力不但大不如前,非洲「法語世界」的民主進程更不如理想,令區內頻繁發生軍事政變。
民主進程欠佳 中俄積極介入
非洲西部、中部、薩赫勒地區2020年開始出現新一輪軍事政變浪潮,馬里2020年及2021年各有一次,之後發生在乍得、幾內亞、蘇丹;踏入2022年,布基納法索兩度出現軍事政變;今年輪到7月的尼日爾、8月的加蓬。在上述3年9場軍事政變中,很多都獲得民眾支持,原因是民主進程欠佳,加深社會不公平、政府腐敗的現象;加上脆弱的種族及文化協議,結合經濟、政治、社會挑戰,這些地區極易政局動盪。
上述很多發生軍事政變的國家都是非洲「法語世界」,當地此輪反法情緒也涉及外部因素,特別是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積極介入、中國擴大經濟合作項目。以瓦格納集團為例,俄羅斯僱傭兵在利比亞、蘇丹、中非共和國、馬里、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活動,他們除了提供安全援助,亦協助俄羅斯發動打擊法國的訊息戰。
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3月出訪4個非洲中部國家,為了緩解非洲高漲的反法情緒,他宣布減少駐軍人數,重組在當地設置的軍事基地使之「非洲化」,與非洲及歐洲夥伴合作管理。他提出摒棄針對非洲的後殖民時代干預主義,改為主張建立夥伴關係,但分析指非洲「法語世界」民心已經改變,法國不再只是他們唯一依靠對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