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經濟沉寂三十年 日本求創新動力

經歷了30年停滯甚至有些方面衰敗的日本經濟,正在尋找復甦之路。不容否認,上世紀70、80年代是日本經濟的黃金年代,為全球消費娛樂文化掀起革命,例如任天堂的瑪利歐兄弟、薩爾達傳說系列等電玩遊戲,多啦A夢及龍珠動畫,還有數碼相機及平面電視等電子生活消費品。
任天堂、SONY、東芝及Panasonic都曾是世界領先企業,可惜90年代出現金融地產泡沫經濟後沉寂至今。到了21世紀,南韓、台灣及中國大陸開始以更高效率、創意和低工資趕及日本,如今日本人平均消費能力只有美國人的60%,社會財富不均。
人口老化 人力短缺
然而,新冠疫情後日本經濟出現復甦,今年第一季日本經濟增長創出2.7%的佳績,經濟及社會分析家指出,日本政府正在積極處理經濟及社會結構問題,例如日本長期維持低至2%的失業率,但這樣低的失業率反而使有發展企圖的企業難以找到合適工作人選,人力市場需求比供應大。人力資源短缺也和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息息相關,如今日本65歲以上佔總人口29%,15至64歲適合工作人口佔59.39%,老人高比率是世界前列。
另一掣肘日本企業的是本土企業只有約15%是出口導向,僅高於美國的10%左右,遠低於德國的40%以上及南韓的35%。無疑日本企業有大量海外投資賺錢,但對本土國民經濟利益貢獻不大,反而國內企業投資太保守,不敢冒高風險在國際市場競爭。
如今,日本政府及企業寄望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大企業,在政府的敦促及投資限制下,考慮和中國脫鈎或去風險化,選擇日本作為投資對象,例如Google及IBM,就計劃投資1.5億美元在美國和日本發展量子計算機科技;台積電亦計劃投資74億美元在日本設廠生產高端晶片。
另一方面,日圓維持低匯率有利出口,加上今年第一季經濟興旺,使外資趁機湧入,日經平均指數升至逾3萬點,有利外資謀求投資日本使經濟向上。此外,日本大力推展綠色能源以減少依賴高價油氣,亦開放引入專業勞動力以改善勞工不足。不過,日本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的國際政治環境,更需要中國的投資和市場,以及亞洲的經濟商貿不斷壯大,而追隨美國霸權主義政府並不能帶來真正好處。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