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釀烏克蘭厭倦症 美國朝野陷紛爭

美國年中已經供應烏克蘭近500億美元的軍援,當中包括訓練、軍事裝備及武器的提供和維護,也是雙倍於歐洲國家支持的總和,還未算上支持烏克蘭經常的國家開支,估計平均每月達70億美元。沒有這些支援,烏克蘭根本無法發動去年9月及今年夏天的反攻,就連防衞俄羅斯的進攻都不可能。不過,如今這些支援出現問題,統稱為「烏克蘭厭倦症」(Ukraine fatigue)。
在美國,現時支援烏克蘭需要數萬人的勞動力以生產及運輸武器供烏,以及數以百億美元計的納稅人血汗錢。就以美國總統拜登的出生地、賓夕凡尼亞州的斯克蘭頓市為例,其「美國陸軍彈藥生產廠」就是供應烏軍155毫米炮彈最重要的設施,在倍增產量輸烏下,如今月產一萬發,但這只足夠烏軍消耗兩天,烏軍更在開戰首8個月消耗了美國5年的標槍導彈存貨。
民意逆轉 反對援烏
美國政府已經供應烏克蘭200萬發155毫米炮彈,但戰場愈發供應不足,標槍導彈亦無法有效供應。美國總統可以行使「總統提取權」輸送現有武器存貨,在預設的國防開支中抽掉應用供烏,但新計劃的武器供應就要國會審批然後再下單生產,需幾年才能完成,這就會遭到共和黨刁難。
面對這龐大消耗,民意開始大幅改變,去年2月開戰時60%民眾支持對烏供武,今年2月下降至50%以下,29%完全反對,主要來自民粹主義右派及進步左派。民間反戰聲音也不斷升級,首都華盛頓每周都有示威,要求把援烏款項用來改善美國基建,而不是用它把烏克蘭變成廢墟和墳場。
早在今年2月,共和黨眾議員蓋特茲與11名同僚已提出「烏克蘭厭倦症方案」,要求停止支持烏克蘭,但最大反戰聲音來自共和黨爭取當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及德桑蒂斯,二人會把烏克蘭厭倦症作為總統競選的重要議題。
現時美國及北約面對兩大核心問題,一是烏克蘭走向失敗的夏季反攻,以及在俄羅斯採取強力反攻的壓力下,還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撐下去嗎?二是在民意對以武器支援烏克蘭打下去的支持度不斷下降之下,美國軍工體系還可以得到足夠的經費嗎?答案愈來愈趨向否定。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