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美外交損人利己 南半球不再賣帳

一個國際外交分析家聲稱:每當一個中國外交官員到訪,他走的時候該國政府將會有多一間醫院或學校;每當一個英國外交官員到訪,他走的時候該國政府又上多了一次訓導課;每當一個美國外交官員到訪,他走的時候該國政府又收到多一次指令及威脅。
美國政府當今的政治領袖、軍事將領及主流傳媒,總相信中國在國際外交舞台的活動,處處是和美國對着幹及削弱其影響力,充滿擴張主義,例如以一帶一路的「經貿交易式外交」來增加中國的經濟及政治支配能力,當然還有金磚及上海合作組織,都是旨在於不同地域取替美國作為超級大國角色。
中美外交之間出現強硬敵對的最大分水嶺是始於2021年3月的阿拉斯加會談,當時中國外交的兩大要員楊潔篪及王毅,就申明美國沒資格代表全球各國,美國及其西方集團成員所制訂的規則也不可能是國際規範。同樣,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通話中提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及負責任的成員,對俄烏軍事衝突既不會隔岸觀火,更不會提供武器火上添油,特別當輸送武器者涉及自身獲取龐大利益。
屢介入他國 損人命經濟
有政治分析家認為,中國在世界外交政治舞台承擔更重要的角色是因為美國這20年來創造了自己政治、道德及經濟的真空。美國佔領阿富汗20年花了兩萬億美元,生命損失數以十萬計,如今反是由中國向阿富汗提供人道援助,並在中巴鐵路開發也連接阿富汗以改善其交通運輸。當然還有美國及北約夥伴對利比亞、敍利亞發動的侵略及違背人道主義的殘害。經濟方面,IMF及世銀也失效,被亞洲開發銀行及中國取代為南半球國家發展的助力。20年前美國是全球80%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如今基本上被中國取代。中國的外交堅持是因為中國更有信念及更有信心可為世界和平發展努力。
美媒最近還有文章認為西方過去為南半球作出不少貢獻,如今這區域沒有足夠感恩及反省就向中、俄及金磚國家投懷送抱。但有分析認為西方的新殖民主義外交,只是對西方自己最好,對其他國家壞(Best for the West, bad for the rest)。南半球國家自然用腳投票靠攏中國。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