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深海人工源電磁探測技術 內地大突破

科考隊員出海勘察。 科考隊員出海勘察。
科考隊員出海勘察。
【本報綜合報道】內媒周三報道,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團隊與中國地質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南海中央海盆水深約4,000米處,通過使用國內自主研發的電磁發射和接收裝備,實施中國首條跨洋中脊深海人工源電磁與大地電磁聯合探測剖面實驗。整個剖面長近100公里,總共設有16個接收測點,取得質量較好的電磁數據。
今次聯合探測作業由南海海洋所綜合地球物理科考船「實驗6」執行,項目組為實驗籌備長達4年。聯合探測實現了深海海底多分量天然源電磁場長時間觀測,同時成功實現近海底拖曳式大功率人工電磁源發射作業,有效補充被巨厚高導海水層吸收的高頻天然源電磁場信號,標示着國內在複雜的深海地形條件下,大功率人工源電磁探測技術取得進一步突破。
助研究海底地質結構
此次探測實現了用一條地球物理剖面同時探測淺部地殼,以及深部地幔電阻率結構的目標,有望提升中國利用海洋電磁法探測海底地質結構和資源的實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