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經貿和平尋共贏 中立政策勝西方

在西方主流媒體眼中,中國已經成為經濟巨人,也是軍事能力強大的國家,而中國不施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經濟及軍事具實力,就成為它們的敵人及不信任的國家。中國領導人最近提出以政治方式及公義的立場來解決國際紛爭,找出恐怖主義的現象及根源以實施打擊,也要處理好國際的貧窮落後及不公義。但就連這立場也被質疑。
令不少西方政府及媒體不滿的是,中國沒有加入全面支持烏克蘭及制裁對烏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俄羅斯,並在今年2月24日即戰事發生一年後發表12點聲明,表現自己是「中立」倡和者。至於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和解,調解巴基斯坦與阿富汗衝突,以至非洲國家倒骨牌般的政變,中國都扮演中間人角色尋求解決,只是沒有考慮西方國家的利益及意識形態立場。
解決紛爭 帶來穩定
今年3月10日,西方國家及媒體驚訝地見到,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中國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有望終結違背人道主義的也門戰爭,同時也讓人看到,從來認為只有美國才有威信可解決的國際敵對及爭議,原來中國也可以有效完成。西方主流媒體認為,中國一方面是藉着沙特與美國因經濟及人權問題交惡,另一方面是藉着與被美國制裁的伊朗有良好合作關係,因此能使沙伊和解,達致3國更密切的政治和經濟合作,帶來這地區的政治穩定及經濟發展。當然,中國成為最大的得益者,鞏固了能源供應及保障了自2013至2019年在這地區的1,770億美元投資。
此外,2021年美國倉促從阿富汗撤退,塔利班重新掌權,令巴基斯坦境內塔利班恐怖勢力猖獗,中國亦曾介入,使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達成共識,遏止巴國境內的恐怖主義活動。這也被西方媒體認為是中國「自利」的政策,以推進中、巴的「一帶一路」發展及消除新疆恐怖主義活動。
西方傳媒亦嘲諷中國在埃塞俄比亞首都建造送給非盟的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又貸款該市建造城市鐵路系統,無疑中國是以替非洲國家搞基建換取石油、鋁礦及鈾等重要資源,當然也換取了非洲國家在聯合國的支持。
西方媒體嘲諷中國上述的「自利」行為,正正是西方國家一直以來以經濟手段改變中國的手段,如今被中國更和平及公平地應用來親善改變世界。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