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鬥爭考能耐 美俄領袖分高下
要分析俄烏戰爭這場美俄鬥爭的政治現實,一些分析家已經摒棄政治道德意識形態,因為過去所謂的「自由」,只是大資本家為所欲為收買政客及操控民眾的手段,「民主」只是資本集團及政治精英的內部遊戲,所謂「社會公義」,竟可以是國內及世界各國之間的剝削和貧富懸殊。而拜登與普京政府之間的優劣,其實是要以「馬基維利主義」的政治權術來衡量。
馬基維利(1469-1527年)這位深遠影響後世的意大利政治理論家的分析,強調統治者要成功地取得統治地位並保持權力,而維持穩定和繁榮才是國家要追求的正當目標,人民也以此作為評價統治者或政府好壞的尺度。
以強橫手段達到目的
馬基維利主義的理論有兩大重點,一個是統治者的「能耐」,他要有管治手段、堅毅及領導才能,必要時可以用強橫的手段以達到好的目的。正如美國總統拜登下狠手拱火俄烏戰爭,以遮掩及保護其家族和美國跨國集團在烏克蘭的既得利益,利用烏克蘭作戰爭代理人削弱俄羅斯,更涉嫌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以綁架德國脫離俄羅斯平價天然氣利益。俄羅斯總統普京則不惜發動俄烏戰爭以對抗北約及強迫烏克蘭中立,更在戰爭升級下乘機擴張國土,吞併烏東4州。
兩人都是應用政治上有傷害性的強橫手段。若果以「能耐」為標準,拜登政府有效拉攏了北約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支持打擊俄羅斯;而俄羅斯竟然可以軍事上非常有實力及組織力,佔領烏東及成功爭取到中國、印度及全球南方的支持,不參與制裁。美、俄雙方都有極大的能耐。
馬基維利主義理論,第二個重點是正確估量「時勢」,亦即是懂得利用及建立優勢,避開劣勢,這方面往往是後世理論家忽視了的非常重要元素。對比之下,拜登政府就情勢惡劣,它拱火俄烏戰爭希冀勝利以爭取連任,不單止是孤注一擲,動機也被共和黨識破而加以阻止,更使社會廣大民眾非常不滿其耗費使國家更破落,民生更困苦,如今拜登的支持度跌跌不休,連任機會渺茫。
相反,普京政府多年經濟耕耘使俄羅斯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相信北約東擴會傷害社會大眾的根本利益,而戰爭瀰漫下經濟並沒有下滑,因此得到約80%的民眾支持度,可見普京政府創造並掌握到優勢,勝利在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