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形勢已大變 金融戰爭避不了
當前國際金融有幾個重要的特徵。
一是金融體系通過各種槓桿化作用,規模已大大超越實質經濟。通過市場作用,金融可以主宰實質經濟的供求,形成誇大了也包括虛假成分的需求,與現實經濟構成矛盾。一旦市場對金融失去信心,槓桿化的虛假財富要在現實經濟中兌現的話,金融危機出現,也連鎖地產生實質經濟收縮的危機。金融體系的發展必以槓桿化為動力,其間也形成既得利益來推動進一步的槓桿化。金融本身若沒有外來的制約,必然形成泡沫,引發危機。
二是金融槓桿化的過程裏,助力於金融手段的創新,但金融創新帶來的槓桿化愈來愈變得複雜難懂,特別是電腦的作用,複合的計算變成少數專業人士壟斷的技術和知識,也從而造成愈來愈少數的金融機構對槓桿化創新工具的壟斷。
高度槓桿化形成壟斷
而高度槓桿化涉及的資金動輒數百上千億美元,不是一般金融機構所可動員,結果是複雜的計算和動用龐大的資金,都把高度槓桿化的工具集中於少數幾家跨國的金融集團手裏,更易形成壟斷,甚至有足夠力量騎劫政府,攻擊一個以至多個國家政權的財金力量。歐債危機便是明顯例子,這種集中壟斷多表現到貨幣霸權,霸權貨幣的政府與這少數跨國寡頭金融集團是狼狽為奸。
三是貨幣或外匯市場便不可能是自由公平的市場活動,外匯匯率已變成槓桿化金融工具的一種,與其他槓桿化工具整合成一個龐大相連的網絡體系,牽一髮動全身,內部外部因素都可以把外匯匯率顛覆,甚至與外匯市場上一般實質經濟意義的供求關係逆向發展。
更由於國際金融的市場壟斷連接上貨幣霸權,後者便把政治介入市場,霸權政權便會以其政治利益、政治手段來操縱外匯匯率市場,一如它操縱其他金融市場。在這樣的體制下,奢談外匯的市場機制,放任外匯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便是放棄國家的外匯匯率管理,任由跨國寡頭金融集團與貨幣霸權國家操縱,讓它們予取予攜,這樣的外匯政策便近乎出賣國家利益。
在這樣的國際金融體制下,金融戰爭便隨時隨地進行,不管一國是否願意或理解,只要開放國內金融便進入金融戰爭的領域了。勝者可保衞國家利益,敗者便容易亡國,或把國家經濟主權與利益拱手讓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