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烏戰成歷史大變 美俄已不能自主

烏克蘭戰爭已戰至荼蘼,對雙方都已成雞肋。戰是消耗,勝負已無大分別。不戰則把戰爭成果拱手讓給對方,本身國內外的聲譽、信任會盡失。消耗之餘,還要在政治上損失,影響可能十分深遠。
在美國是霸權的沒落。雖然戰爭不在美國本土,損失是烏克蘭、俄羅斯和歐盟。但美國的霸權牽連國內經濟政治,一旦外部崩裂,內部的矛盾與危機再沒法抑壓,內捲便會帶來體制的崩析瓦解,後果難以想像。決定因素是美國在霸權之下掩蓋了多少問題與危機,爆發的程度實際會否如骨牌效應,翻滾迅速擴大至不可收拾之地步。
損害擴散 禍及國際
烏克蘭戰爭的發展,消耗了美國各種軟硬實力,愈是拖下去,積累出來的損害愈大。發展的結果早已超出美國原來的估計,俄羅斯變成美國打壓不下的釘子,正在消耗光美國積累的炮彈、美元的浮財和國際的信用。烏克蘭戰爭正一層一層地把美國霸權的支撐和各種意識形態的偽裝剝除,愈來愈只剩下皇帝的新衣。
相對而言,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違反他國主權行為,在戰爭的發展過程中,種種前因後果逐步披露,已經不再是侵犯主權的問題,而變成大國博弈的陰謀。戰爭已從烏克蘭之戰轉變為美國用代理人來與俄羅斯開戰。戰情還在烏克蘭的土地,戰爭的各種因素影響卻已擴及整個歐洲,以及國際。也不是2022年、2023年的一場戰爭,而是上下追溯一百多年的西歐英美對俄羅斯的長期攻擊與侵略,也牽引出西歐英美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
俄羅斯突然轉變了。一是變成美國霸權主義、西歐帝國主義的受害者,一下子站在國際上反殖民主義的同盟去;二是脫歐入亞,扭轉自彼得大帝的西方化、歐洲化的歷史趨勢。
無論戰勝或戰敗,俄羅斯這樣的歷史性轉變相信難以逆轉。這樣一轉變,更適應俄羅斯從冷戰的蘇聯大國沙文主義擺脫出來,適應後美國霸權主義時期的國際多元體系。烏戰本是俄救援烏境內備受新納粹主義欺壓的俄裔,以至收復克里米亞,都沒有重新歷史定位的考慮。歷史潮流發展不會受限於過往與已有,而是可創出新的大轉變來。
美國若敗,或無力拖延下去,必然衝擊美國霸權,釋放出美國國內的矛盾與危機,也把歐洲從美國霸權禁制釋放出來,世界大局便大變。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