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70年代送日研究保養 小米種源重回霧台鄉

小米種源重新回到霧台鄉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 小米種源重新回到霧台鄉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
小米種源重新回到霧台鄉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
3名日本研究人員在1972年到台灣屏東吉露進行田野調查,並將小米種子送到日本。在台灣高雄中山大學西灣學院院長王宏仁的努力下,霧台鄉今年夏季迎回從日本漂洋過海的小米種源,周一在當地耆老見證下重新種回傳統領域,讓族人直呼感動。
傳統儀式播種謝祖靈
王宏仁介紹,曾經在霧台進行田調時,意外透過報道了解到小米種子被送到京都大學的阪本寧男教授進行種植和保育,他隨即透過書信往返聯繫京都大學,後來輾轉得知種源目前保存在日本農研機構的基因庫,最終獲得對方首肯並完成相關行政程序。
中山大學師生在部落耆老陪同下來到傳統耕地,透過傳統播種儀式向祖靈表示感謝。族人表示,整場儀式採魯凱族默耕方式進行,不僅是表達對祖先在土地貢獻的感激,也體現族人對自然環境、部落成員的感恩之情。吉露部落當家頭目羅玉梅哽咽表示,看到原生物種回到部落被種下,此刻心情只有感動及感謝。本報綜合報道
族人以傳統儀式,種下霧台鄉原生種小米。(中時電子報圖片)族人以傳統儀式,種下霧台鄉原生種小米。(中時電子報圖片)
族人以傳統儀式,種下霧台鄉原生種小米。(中時電子報圖片)
中山大學師生來到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中山大學師生來到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
中山大學師生來到傳統耕地。(中時電子報圖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