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內地總生育率續跌 人口過億國家排包尾

內地總生育率下跌引發關注。(中新社圖片) 內地總生育率下跌引發關注。(中新社圖片)
內地總生育率下跌引發關注。(中新社圖片)
論文指年輕人態度消極 未來難有起色
內地2022年人口出現近60年來首次負增長後,生育率數據難免備受關注,中國人口學會日前召開2023年年會。內媒前天引述會上一篇由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學者撰寫論文報道,內地去年總和生育率、即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總數估計已下跌至1.09,在目前人口過億國家中排名最低,相信2025年前將出現極低生育水平,未來回升空間有限。
上述年會設有74個分論壇,約1,400多名專家、學者及人口工作者參與,研究及討論圍繞人口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等理論及實踐問題。
由研究人員李月、王茜及張許穎提交《生育水平向何處去:回推估計及趨勢預測》論文顯示,內地總和生育率於2014年及2016年曾上升至1.8,至2020年及2021年跌至1.15。經初步測算,內地2022年總和生育率僅得1.09,比起日本的1.29更低,略高於錄得0.8的南韓。
籲提振大城市高學歷群眾意願
當談及如何改善上述情況時,論文作者建議動員全社會力量,把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作為社會領域改革基礎性工程;認識低生育及其經濟社會影響嚴峻性和長期性;聚焦大城市、高學歷等中等收入群體,提振生育意願及水平,建立基本家庭發展制度。
此外,論文亦建議採取針對年輕群體切實生育支持措施,破解年輕一代生育擠壓難題,提振生育意願及生育水平,穩住出生人口失速下滑局面;另促進人口的社會融入,使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鎮,實現安居樂業,奠定婚姻及生育的社會基礎;實施生殖輔助技術推廣應用計劃及生殖健康專項行動,減少人工流產,保護人口生育力。
由於大學生是未來10年內婚育行為核心主體,其婚育觀念是新型婚育文化構建基礎。在會上,由浙江理工大學任正委及喬蕊等研究人員提交《大學生婚育觀與新型婚育文化構建——基於浙江省高校的實證研究》顯示,相對上一代育齡人群,當前青年群體婚育觀出現變化。
調查發現,半數高校學生認為戀愛不以結婚為目的,三成對婚姻持消極態度,理想結婚年齡反而較早,兩成高校學生理想子女數為零,「兒女雙全」仍是高校學生較為主流意願,結果顯示高校學生傳統生育價值觀淡化明顯,外在約束及內在觀念共同抑制高校學生生育意願。
針對以上問題,有關小組建議新型婚育文化構建的對策,分別是重視高校體系的人口與婚育家庭國情國策教育;加強主流媒體、自媒體和文藝作品的新型婚育文化宣傳引導;開展涉及婚育的不良輿論環境治理;完善新型婚育文化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