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河南古城遺址出土 4000年前先民用排水道

河南淮陽平糧台古城遺址出土陶排水系統。 河南淮陽平糧台古城遺址出土陶排水系統。
河南淮陽平糧台古城遺址出土陶排水系統。
中國考古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中國河南淮陽平糧台古城遺址出土陶排水系統距今約有4,000年歷史,是中國已知最早陶排水系統,可能是先民對環境危機的早期社會和環境適應策略,體現出一個史前社會進行集體水管理的早期案例。相關研究成果前日在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水》上線發表。
揭史前降雨量應對洪水
研究成果論文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海副教授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莊奕傑副教授領導團隊合作完成。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平糧台城址所在淮陽地區的147個沉積物岩芯,發現證據表明距今4,200年前存在短期降水波動,包括一些極端降雨事件。他們還在平糧台進行大規模發掘,調查當時的460至600名居民如何應對洪水。研究發現平糧台城址的社群運行和維護着一個兩層排水系統,其中陶排水管道可追溯至距今4,100至3,900年前,而另一個與房屋並行的排水溝系統延伸到另一個公共排水區,兩者都似乎經過多次維修和重建。
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平糧台古城遺址位於中國中原地帶,由於是溫帶季風性氣候,氣溫和降水量變化劇烈。平糧台位於洪氾區,很容易獲得水,但也面臨氣候不確定性的威脅。過去對亞洲各遺址的研究認為,在水利基礎建設發展和社會等級之間存在相關性,但水管理的多種演變方式不一定在等級制權力結構之下形成。今次研究發現,圍繞房屋的水溝似乎主要是在家庭水平上進行建設和維護,而公共空間裏的陶排水管和溝渠則應需要規劃與合作,平糧台城址被認為沒有出現社會分層,為理解東亞季風區水社會的起源和社會權力的發展提供一種不同的模式。
房屋墓葬未有等級分化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張海表示,中原地區平糧台城址中,房屋、排水系統及其他公共設施的有序規劃、建設和維護明確指示一個有效的治理組織的存在,但平糧台的房屋和墓葬均未表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化,這說明平糧台的社會治理並非是基於個人威權的管理。本報綜合報道
考古人員對平糧台城址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對平糧台城址考古發掘。
考古人員對平糧台城址考古發掘。
圖為陶排水管的碎片。圖為陶排水管的碎片。
圖為陶排水管的碎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