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破德西資本神話 復德東社會公義

德國統一之後,德國西部以其巨大的資本主義力量吸納德國東部的資產,進一步打造了20世紀至今的強大經濟,西方資本主義及德國西部一直在傳播一套政治神話,認為前東德是一個「反烏托邦,一無是處,貧窮及強權的政體」,而德國西部是德東的拯救者。如今德國統一逾30年,這神話漸被打破,今天德國資本主義政府附從美國霸權主義發動俄烏戰爭,全國經濟走向衰敗以及政局混亂,德東情況更差。
不少政經人士如今重新提出前東德建國的理想:要在德國努力建立一個反失業、均富、更公平公義及有高度保障的社會主義社會。東德時期反戰、反帝國殖民主義,形成如今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及反對美國政府帶動北約陰謀策動的俄烏戰爭,對外更強調要和全球南方國家一起,推動不屈服及不和西方妥協、走向獨立自主發展的重生。
反對戰爭 追求平等
其實,1949至1989年東、西德並存時期,西德是高度經濟繁榮,但當時東德人民享有高就業、均等住屋及教育水平,男女也更平等,最明顯的例子是由於50年代東德已有非常好的工業教育及專業訓練,反而高度經濟發展的西德欠缺,結果西德以高薪吸引東德的工業專才透過東柏林穿過開放的西柏林轉飛西德,1961年建立柏林圍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阻截東德工業人才外流。
一個德東研究中心最近的研究發現,居然有三分之二原德東的受訪者認同東德時期的社會生活,他們表達出以前東德和如今德國生活之間最大的分別,是他們在教育、住屋及就業三方面,現在要面對更大的恐懼,因為東德時期教育及住屋的社會支援更全面,如今特別是德西「自由市場炒賣」下的高樓價及租金,漸漸在侵蝕中下層的收入。
此外,德國統一之後,德西企業入侵,大量平價收購德東企業,往往把它們轉化為德西的次等支援企業;失去了主導性,德東失業更嚴重,原因是一般工作機會少,薪金比德西低,使不少年輕人無動力就業或寄望在德西找工作。
如今德東反德西所謂「自由民主精英」所形成的強大政治力量,卻被污名化為極左或極右,這股勢力像以前東德反對西德重新軍事化及支持退出北約,也更反對俄烏戰爭以復興更平等的社會及均富的經濟。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